中文摘要 | 第6-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5-17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5页 |
1.2 实验使用的药物 | 第15页 |
1.3 实验试剂 | 第15-16页 |
1.4 实验仪器与器材 | 第16-1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7-20页 |
2.1 动物分组 | 第17页 |
2.2 模型建立 | 第17页 |
2.3 给药方法 | 第17-18页 |
2.4 采集标本 | 第18页 |
2.5 生化检测 | 第18页 |
2.6 免疫检测 | 第18页 |
2.7 主要溶液配制 | 第18页 |
2.8 石蜡块制作 | 第18-19页 |
2.9 切片和贴片 | 第19页 |
2.10 免疫组化染色 | 第19-20页 |
3 统计学分析 | 第20页 |
4 实验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研究结果 | 第21-30页 |
1.一般情况 | 第21页 |
2.实验数据 | 第21-30页 |
2.1 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BG)情况 | 第21页 |
2.2 各组大鼠的肾系数(肾重/体重)情况 | 第21-22页 |
2.3 各组大鼠尿蛋白排泄率情况 | 第22-23页 |
2.4 各组大鼠肾功能情况 | 第23页 |
2.5 各组大鼠肾组织免疫组化结果 | 第23-30页 |
讨论 | 第30-37页 |
1.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复制、相关生化指标及免疫组化的讨论 | 第30-33页 |
2.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第33-34页 |
3.灯盏益肾颗粒中部分组成药物的中西医药理分析 | 第34页 |
4.灯盏益肾颗粒前期研究结果 | 第34-35页 |
5.总结与展望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文献综述 | 第4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