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 相关工作 | 第10-11页 |
1.2.1 数字签名方案 | 第10-11页 |
1.2.2 认证方案 | 第11页 |
1.3 本文贡献 | 第11-12页 |
1.4 本文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预备知识 | 第14-26页 |
2.1 密码学定义 | 第14-17页 |
2.1.1 数字签名 | 第14-16页 |
2.1.2 认证 | 第16-17页 |
2.2 密码学工具 | 第17-20页 |
2.2.1 统计距离 | 第17-18页 |
2.2.2 正态分布 | 第18页 |
2.2.3 Witness Indistinguishability | 第18页 |
2.2.4 多项式环 | 第18-19页 |
2.2.5 General Forking Lemma | 第19-20页 |
2.3 随机预言机模型和标准模型 | 第20-21页 |
2.3.1 哈希函数 | 第20页 |
2.3.2 随机预言机模型 | 第20-21页 |
2.3.3 标准模型 | 第21页 |
2.4 格 | 第21-22页 |
2.5 困难性假设 | 第22-26页 |
第三章 基于格的PS-DS协议 | 第26-36页 |
3.1 两个已有基于格的PS-DS方案缺陷分析 | 第26-29页 |
3.1.1 LM08方案分析 | 第26-28页 |
3.1.2 Lyu2012方案分析 | 第28-29页 |
3.2 新的基于格的PS-DS协议设计思路 | 第29-30页 |
3.3 新的基于格的PS-DS协议描述 | 第30页 |
3.4 新协议分析 | 第30-36页 |
3.4.1 正确性 | 第31页 |
3.4.2 安全性 | 第31-35页 |
3.4.3 效率分析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基于格的PS-ID协议 | 第36-46页 |
4.1 Schnorr认证协议 | 第36-38页 |
4.2 新的基于格的PS-ID协议设计思路 | 第38页 |
4.3 新的基于格的PS-ID协议描述 | 第38-40页 |
4.4 新协议分析 | 第40-44页 |
4.4.1 正确性 | 第40页 |
4.4.2 安全性 | 第40-44页 |
4.4.3 效率分析 | 第44页 |
4.5 效率提升 | 第44-4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8页 |
5.1 总结 | 第46页 |
5.2 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