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衍的自我书写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相关文献及研究情况 | 第11-31页 |
第一节 萧衍生平思想及其研究情况 | 第11-22页 |
第二节 萧衍作品及相关研究状况 | 第22-29页 |
第三节 研究情况总结与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29-31页 |
第二章 西游入卿相:称帝前的自我期许 | 第31-51页 |
第一节 早期仕历交游与自我书写 | 第31-42页 |
一、萧衍家世及其早年仕历 | 第31-34页 |
二、任昉、宗央、王融的赠诗 | 第34-37页 |
三、萧琛、王延的赠诗 | 第37-38页 |
四、萧衍的答诗 | 第38-40页 |
五、谢朓的荆州之行 | 第40-42页 |
第二节 建武年间的身份转变与自我书写 | 第42-51页 |
一、萧衍《直石头诗》 | 第43-46页 |
二、谢朓的和诗 | 第46-51页 |
第三章 孝义连方册:统治前期的自我形象建构 | 第51-83页 |
第一节 代齐建梁与自我历史定位 | 第52-60页 |
一、对立形象:东昏侯萧宝卷的定位与书写 | 第53-54页 |
二、王朝创业史的书写 | 第54-60页 |
第二节 《孝思赋》:历史追述与孝思 | 第60-70页 |
一、《孝思赋》创作时间 | 第61-63页 |
二、《孝思赋》序文:回顾与追述 | 第63-65页 |
三、孝子典故与孝思 | 第65-70页 |
第三节 孝子形象与儒家君主形象 | 第70-83页 |
一、《孝经》思想在《孝思赋》中的体现 | 第70-74页 |
二、“孝治”与儒家君主形象的构建 | 第74-78页 |
三、他者的凝视:北魏争夺正朔对萧衍的影响 | 第78-83页 |
第四章 晚年开释卷:统治中后期的自我形象构建 | 第83-120页 |
第一节 崇佛与自我形象的转向 | 第83-98页 |
一、佛教语言进入自我书写文本 | 第83-85页 |
二、萧衍在位期间的崇佛之举 | 第85-90页 |
三、由道入佛的缘由 | 第90-98页 |
第二节 “皇帝菩萨”形象的自我书写 | 第98-114页 |
一、《会三教诗》及三教在自我书写中的地位 | 第98-102页 |
二、《净业赋》序文中的生平回顾 | 第102-106页 |
三、《净业赋》中的宗教体悟 | 第106-110页 |
四、《净业赋》等诗文与萧衍的“皇帝菩萨”形象 | 第110-114页 |
第三节 自我书写的终点 | 第114-120页 |
总结 | 第120-121页 |
附录:自我书写在家族内部的延续 | 第121-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50页 |
后记 | 第150-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