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5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概念界定 | 第11-15页 |
·公共项目 | 第11-13页 |
·公共项目绩效评估 | 第13-14页 |
·利益相关者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国外公共项目绩效评估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国内公共项目绩效评估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研究评价 | 第19-20页 |
·理论分析框架 | 第20-22页 |
·理论视角--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0-21页 |
·研究框架与研究问题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难点、创新点及不足 | 第22-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难点、创新点及不足 | 第23-25页 |
第2章 地方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估:类型选择与利益主体识别 | 第25-39页 |
·汕头市公共项目绩效评估实施的基本类型 | 第25-29页 |
·汕头市地方政府公共项目投资一般状况 | 第25-26页 |
·作为政府日常行政管理的公共项目绩效评估 | 第26-28页 |
·政府职能部门实施的专项公共项目绩效评估 | 第28-29页 |
·汕头市公共项目绩效评估实施的两个案例 | 第29-33页 |
·濠江区河玉围农田整治(一期)工程 | 第30-32页 |
·汕头市自来水总公司第四水厂 | 第32-33页 |
·绩效评估中公共项目的利益主体 | 第33-39页 |
·复合利益主体--地方政府 | 第34-35页 |
·直接利益主体--项目社区公民 | 第35-36页 |
·社会利益主体--人大、政协和第三方 | 第36-39页 |
第3章 地方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估:利益诉求及其表达 | 第39-48页 |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筛选:一种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 | 第39-41页 |
·各利益主体的主要利益诉求 | 第41-46页 |
·地方政府--项目管理的“效率性” | 第41-43页 |
·社区公民--利益诉求的“效益性” | 第43页 |
·人大代表--公共支出的“经济性” | 第43-44页 |
·政协委员--项目带来的“公平性” | 第44-45页 |
·第三方--项目产生的“可持续性” | 第45-46页 |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一种利益表达的博弈结果 | 第46-48页 |
第4章 地方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估:利益价值的实现 | 第48-61页 |
·利益价值实现的阶段 | 第48-52页 |
·项目前评估--杜绝投资失误 | 第48-50页 |
·项目期中评估--提高资源配置 | 第50-51页 |
·项目后评估--总结改善绩效 | 第51-52页 |
·利益价值实现的渠道 | 第52-56页 |
·制度性必经渠道 | 第52-55页 |
·其他可实现渠道 | 第55-56页 |
·利益价值实现的程度 | 第56-59页 |
·较好的“效率性”、“效益性”和“经济性” | 第57-58页 |
·一般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 第58-59页 |
·全程多方利益实现:项目公共利益最大化的保障 | 第59-61页 |
第5章 地方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估的特点和改善建议 | 第61-71页 |
·地方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估的特点 | 第61-65页 |
·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多元评估主体 | 第61-62页 |
·力图表达更多利益诉求的评估内容 | 第62页 |
·以制度性渠道为主的低度评估参与 | 第62-63页 |
·在遵循国家绩效政策基础上力求创新 | 第63-65页 |
·改善地方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估的建议 | 第65-71页 |
·以公共利益最大化推动项目评估发展 | 第65-66页 |
·推进公共项目绩效评估立法进程 | 第66-67页 |
·组建多元利益代表的评估主体 | 第67-68页 |
·构建利益平衡的评估指标体系 | 第68-69页 |
·以利益激励促进多方评估参与 | 第69-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附录 | 第77-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