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9-39页 |
1 造纸工业污染控制和黑液的综合利用 | 第19-20页 |
2 木素 | 第20-24页 |
2.1 木素的存在 | 第20-21页 |
2.2 工业木素的分类 | 第21页 |
2.3 工业木素的生产能力 | 第21-22页 |
2.4 木素的综合利用类型 | 第22-24页 |
3 木素的性质 | 第24-26页 |
3.1 木素的化学结构与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3.2 木素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25-26页 |
4 木素的改性方法 | 第26-31页 |
4.1 有关木素“改性”的概念 | 第26-27页 |
4.2 木素的改性研究 | 第27-31页 |
5 木素在高分子领域中的综合利用 | 第31-34页 |
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第二章 麦草碱木素结构分析及其热性质的研究 | 第39-68页 |
1 引言 | 第39-40页 |
1.1 木素结构化学的发展 | 第39-40页 |
1.2 木素结构化学的研究成就 | 第40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0-45页 |
2.1 原料 | 第41-42页 |
2.2 实验内容 | 第42-4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5-65页 |
3.1 木素的元素分析 | 第45-46页 |
3.2 木素的功能基分析 | 第46-47页 |
3.3 木素的平均相对分子量及其分布 | 第47-48页 |
3.4 木素的C_9经验式 | 第48-49页 |
3.5 木素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9-52页 |
3.6 木素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52-53页 |
3.7 木素的~1H-NMR分析 | 第53-56页 |
3.8 木素的~(13)C-NMR分析 | 第56-60页 |
3.9 木素的热性质 | 第60-65页 |
3.9.1 木素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 第61-62页 |
3.9.2 木素的热重分析 | 第62-65页 |
4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第三章 木素-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其在板材工业中的应用 | 第68-109页 |
1 引言 | 第68-75页 |
1.1 酚醛树脂胶 | 第68-71页 |
1.1.1 酚醛树脂胶的发展 | 第68页 |
1.1.2 酚醛树脂胶的化学性质和制造工艺 | 第68-70页 |
1.1.3 酚醛树脂胶的应用 | 第70-71页 |
1.1.4 酚醛树脂胶的胶合性能 | 第71页 |
1.2 木素与酚醛树脂 | 第71-75页 |
2 实验部分 | 第75-81页 |
2.1 酚醛树脂的合成 | 第75页 |
2.1.1 化学药品及配比 | 第75页 |
2.1.2 合成工艺 | 第75页 |
2.2 木素-酚醛树脂的合成 | 第75-77页 |
2.2.1 原料及配比 | 第75-77页 |
2.2.2 木素-酚醛树脂的合成工艺 | 第77页 |
2.3 酚醛树脂及木素-酚醛树脂性能的测试 | 第77-79页 |
2.4 木素-酚醛树脂的应用试验 | 第79-80页 |
2.4.1 调胶 | 第79页 |
2.4.2 三合板的粘接 | 第79页 |
2.4.3 三合板胶合强度的测定 | 第79-80页 |
2.5 木素-酚醛树脂的热性能 | 第80-81页 |
2.5.1 热重分析 | 第80-81页 |
2.5.2 玻璃化转变温度 | 第8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81-106页 |
3.1 酚醛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 第81-82页 |
3.2 粗木素-酚醛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 第82-85页 |
3.3 提纯木素-酚醛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 第85-88页 |
3.4 改性木素-酚醛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 第88-91页 |
3.5 粗木素-酚醛树脂、提纯木素-酚醛树脂及改性木素酚醛树脂性能比较 | 第91-96页 |
3.5.1 木素取代苯酚比例对树脂中游离酚含量的影响 | 第92-93页 |
3.5.2 木素取代苯酚比例对树脂中游离醛含量的影响 | 第93-94页 |
3.5.3 苯酚与甲醛比例对树脂中游离酚含量的影响 | 第94-95页 |
3.5.4 苯酚与甲醛比例对树脂中游离醛含量的影响 | 第95-96页 |
3.6 酚醛树脂木材粘合剂与木素-酚醛树脂粘合剂在三合板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 第96-99页 |
3.7 几种木素-酚醛树脂粘接三合板性能的比较 | 第99-101页 |
3.8 木素-酚醛树脂的热性质 | 第101-106页 |
3.8.1 玻璃化转变温度 | 第102-103页 |
3.8.2 热重分析 | 第103-106页 |
3.9 木素-酚醛树脂经济性分析 | 第106页 |
4 结论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09页 |
第四章 木素羟甲基化改性及其对酚醛树脂木材粘合剂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109-119页 |
1 引言 | 第109页 |
2 实验部分 | 第109-111页 |
2.1 原料 | 第109-110页 |
2.2 木素的羟甲基化改性 | 第110页 |
2.3 制胶 | 第110-111页 |
2.4 木素-酚醛树脂木材粘合剂的应用试验 | 第111页 |
2.4.1 三合板的粘接 | 第111页 |
2.4.2 试件的割锯及三合板胶合强度的测定 | 第11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11-117页 |
3.1 木素的羟甲基化改性及木素-酚醛树脂木材粘合剂的配制 | 第111-112页 |
3.2 压板工艺条件的优化选择 | 第112-114页 |
3.3 羟甲基化木素用量对木素-酚醛树脂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3.4 羟甲基化木素-酚醛树脂与工业碱木素-酚醛树脂粘合剂性能比较 | 第115-116页 |
3.5 几种羟甲基化木素-酚醛树脂粘合剂性能的比较 | 第116-117页 |
4 结论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19页 |
第五章 木素羟甲基化改性及其对脲醛树脂木材粘合剂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119-125页 |
1 引言 | 第119页 |
2 实验部分 | 第119-121页 |
2.1 原料 | 第119-120页 |
2.2 木素的羟甲基化改性 | 第120页 |
2.3 制胶 | 第120页 |
2.4 木素-脲醛树脂粘合剂的应用试验 | 第120-121页 |
2.4.1 三合板的粘接 | 第120页 |
2.4.2 试件的割锯及三合板胶合强度的测定 | 第120-12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21-124页 |
2.1 木素羟甲基化改性 | 第120-121页 |
3.2 改性木素用量对木素-脲醛树脂木材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3.3 工业碱木素-脲醛树脂与羟甲基化木素-脲醛树脂粘合剂性能比较 | 第122-123页 |
3.4 几种羟甲基化木素-脲醛树脂粘合剂性能的比较 | 第123-124页 |
4 结论 | 第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5页 |
第六章 木素-聚醚型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125-150页 |
1 引言 | 第125-127页 |
1.1 聚氨酯的发展 | 第125-126页 |
1.2 聚氨酯弹性体的特性 | 第126-127页 |
1.3 聚氨酯弹性体化学与木素 | 第127页 |
2 实验部分 | 第127-129页 |
2.1 聚氨酯的合成 | 第127-129页 |
2.1.1 原料 | 第127-128页 |
2.1.2 聚氨酯的合成过程 | 第128-129页 |
2.2 聚氨酯性能的测定 | 第129页 |
2.2.1 玻璃化温度的测定 | 第129页 |
2.2.2 机械性能的测定 | 第12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29-147页 |
3.1 麦草氧碱木素合成聚氨酯 | 第129-136页 |
3.1.1 异氰酸酯指数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 第129-132页 |
3.1.1.1 异氰酸酯指数对聚氨酯玻璃化温度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3.1.1.2 异氰酸酯指数对聚氨酯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131-132页 |
3.1.2 木素含量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 第132-136页 |
3.1.2.1 木素含量对聚氨酯玻璃化温度的影响 | 第133页 |
3.1.2.2 木素含量对聚氨酯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133-136页 |
3.1.3 小结 | 第136页 |
3.2 氧碱木素的改性及聚氨酯的合成 | 第136-144页 |
3.2.1 氧碱木素的改性 | 第137-138页 |
3.2.1.1 氧碱木素的改性方法 | 第137页 |
3.2.1.2 氧碱木素的环氧丙烷改性对其性能的影响 | 第137-138页 |
3.2.2 异氰酸酯指数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 第138-140页 |
3.2.2.1 异氰酸酯指数对聚氨酯玻璃化温度的影响 | 第138-139页 |
3.2.2.2 异氰酸酯指数对聚氨酯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139-140页 |
3.2.3 改性木素含量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 第140-143页 |
3.2.3.1 改性木素含量对聚氨酯玻璃化温度的影响 | 第141-142页 |
3.2.3.2 改性木素含量对聚氨酯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142-143页 |
3.2.4 小结 | 第143-144页 |
3.3 利用增塑剂改善木素-聚醚型聚氨酯的性能 | 第144-147页 |
3.3.1 增塑剂的加入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 第145-147页 |
3.3.2 小结 | 第147页 |
4 结论 | 第147-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0页 |
第七章 木素-聚酯型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150-161页 |
1 引言 | 第150页 |
2 实验部分 | 第150-151页 |
2.1 聚氨酯的合成 | 第150-151页 |
2.1.1 原料 | 第150-151页 |
2.1.2 改性氧碱木素的制备与性能 | 第151页 |
2.1.3 聚氨酯的合成过程 | 第151页 |
2.2 聚氨酯性能的测定 | 第15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51-159页 |
3.1 改性氧碱木素合成木素-聚酯型聚氨酯 | 第151-157页 |
3.1.1 异氰酸酯指数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 第152-154页 |
3.1.1.1 异氰酸酯指数对聚氨酯玻璃化温度的影响 | 第152-153页 |
3.1.1.2 异氰酸酯指数对聚氨酯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153-154页 |
3.1.2 改性木素含量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 第154-156页 |
3.1.2.1 改性木素含量对聚氨酯玻璃化温度的影响 | 第154-155页 |
3.1.2.2 改性木素含量对聚氨酯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155-156页 |
3.1.3 小结 | 第156-157页 |
3.2 利用增塑剂改善木素-聚酯型聚氨酯的性能 | 第157-159页 |
3.2.1 增塑剂对聚氨酯玻璃化温度的影响 | 第157-158页 |
3.2.2 增塑剂对聚氨酯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158-159页 |
3.2.3 小结 | 第159页 |
4 结论 | 第159-161页 |
第八章 聚氧化乙烯/改性碱木素助留助滤体系在新闻纸中的应用 | 第161-179页 |
1 引言 | 第161-165页 |
1.1 聚氧化乙烯的特性 | 第161页 |
1.2 PEO的应用 | 第161-163页 |
1.2.1 PEO的溶解 | 第161页 |
1.2.2 供料流程 | 第161-162页 |
1.2.3 PEO在造纸中的应用 | 第162-163页 |
1.2.3.1 PEO用作长纤维的分散剂 | 第162页 |
1.2.3.2 PEO用作助留助滤剂 | 第162-163页 |
1.3 木素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 第163-165页 |
1.3.1 木素与聚氧化乙烯共用于助留助滤系统 | 第163-164页 |
1.3.2 木素用于纸张的增强剂 | 第164-165页 |
1.3.3 木素用于纸张的施胶和加填 | 第165页 |
1.3.4 木素用于纸张的染料 | 第165页 |
2 实验部分 | 第165-167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165-166页 |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166页 |
2.3 实验过程 | 第166-16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67-176页 |
3.1 木素的改性 | 第167-168页 |
3.2 滤液浓度与透光率的关系及回归方程的建立 | 第168-170页 |
3.3 PEO水溶液特性 | 第170页 |
3.4 木素及改性木素助留作用的研究 | 第170-175页 |
3.4.1 木素-酚醛树脂的助留作用 | 第170-171页 |
3.4.2 木素-酚醛树脂与酚醛树脂助留性能的比较 | 第171-172页 |
3.4.3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与PEO/LPF系统助留性能的比较 | 第172页 |
3.4.4 改性木素对纤维留着率的影响 | 第172-173页 |
3.4.5 剪切速度对PEO/碱木素系统助留性能的影响 | 第173-174页 |
3.4.6 PEO/碱木素系统的助滤作用 | 第174页 |
3.4.7 PEO/碱木素及磺化碱木素系统对纸张灰分的影响 | 第174-175页 |
3.5 碱木素及改性木素对纸页性能的影响 | 第175-176页 |
3.5.1 碱木素对纸页性能的影响 | 第175-176页 |
3.5.2 磺化碱木素对纸页性能的影响 | 第176页 |
4 结论 | 第176-17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7-179页 |
第九章 全文总结 | 第179-187页 |
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179-184页 |
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4页 |
3 前景与展望 | 第184-187页 |
博士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和发表学术论文 | 第187-189页 |
致谢 | 第189-190页 |
附录 | 第190-204页 |
附页 | 第2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