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童小说中的“感伤”格调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节 苏童小说创作简述 | 第7-8页 |
第二节 苏童小说研究概述 | 第8-10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价值及思路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苏童小说"感伤"格调的多方位呈现 | 第11-31页 |
第一节 何为"感伤" | 第12-15页 |
第二节 缅怀之伤:怀旧情调的"感伤"诉说 | 第15-23页 |
1. "枫杨树故乡"的逃亡与回归 | 第15-19页 |
2. 薄命红颜的俗世悲歌 | 第19-22页 |
3. 历史故事的悲情言说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成长之伤:少年记忆的激情与失落 | 第23-27页 |
1. 自由、暴力与迷茫 | 第24-26页 |
2. 躁动、欲望与残缺之爱 | 第26-27页 |
第四节 现实之伤:俗世生活中的困境书写 | 第27-31页 |
1. "世纪末情绪"的迷茫与"感伤" | 第28-29页 |
2. 凡俗人生的艰辛与精神的贫瘠 | 第29-31页 |
第二章 苏童小说"感伤"格调的美学意蕴 | 第31-50页 |
第一节 人性深层的"感伤"呈现 | 第31-36页 |
1、孤独、恐惧与"感伤" | 第31-34页 |
2. 绝望、颓废与"感伤"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强权意志压迫下的苦难生存 | 第36-40页 |
1. 行为的荒诞与心灵的压抑 | 第37-38页 |
2. 无言的抗争与坚韧的生命 | 第38-40页 |
第三节 独特叙事策略中的"感伤"传递 | 第40-46页 |
1. 纷繁灵动的意象与"感伤" | 第40-44页 |
2. 诗意舒缓的抒情与"感伤" | 第44-46页 |
第四节 "感伤"格调诗性的审美空间 | 第46-50页 |
1. 精致、"感伤"的语言 | 第46-48页 |
2. 唯美、诗意的氛围 | 第48-50页 |
第三章 苏童小说"感伤"格调的文化成因 | 第50-56页 |
1. 苏童与江南文化特质 | 第50-52页 |
2. 苏童的成长经历与个性气质 | 第52-55页 |
3. 苏童对西方现代文学的借鉴 | 第55-56页 |
余论 苏童小说:"感伤"及"感伤"之外的思考 | 第56-59页 |
注释 | 第59-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107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107-108页 |
后记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