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2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评述 | 第20-24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述 | 第2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4-27页 |
1.3.1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7-29页 |
2.1 管理学原理 | 第27页 |
2.2 社会发展理论 | 第27页 |
2.3 经济发展理论 | 第27-28页 |
2.4 社会发展生态论 | 第28页 |
2.5 区域发展理论 | 第28页 |
2.6 社会有机体理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城镇化有效性的相关问题 | 第29-35页 |
3.1 有效城镇化概念的界定 | 第29页 |
3.2 有效城镇化的特征 | 第29-30页 |
3.2.1 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 第29页 |
3.2.2 土地的有效征用 | 第29页 |
3.2.3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 第29-30页 |
3.2.4 产业的有效转型 | 第30页 |
3.2.5 快速城镇化成本的有效补偿 | 第30页 |
3.3 有效城镇化的意义 | 第30-32页 |
3.3.1 确保城镇化水平 | 第30页 |
3.3.2 解决“三农”问题 | 第30-31页 |
3.3.3 实现富民强国 | 第31页 |
3.3.4 促进社会稳定 | 第31-32页 |
3.4 导致城镇化无效的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3.4.1“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 第32页 |
3.4.2 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不合理 | 第32-33页 |
3.4.3 农业人口城镇化后的基本保障欠缺 | 第33页 |
3.4.4 资金链断裂造成城镇化烂尾 | 第33-34页 |
3.4.5 城镇新二元结构的出现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嘉兴市有效城镇化概况 | 第35-47页 |
4.1 嘉兴市城镇化概述 | 第35-36页 |
4.2 嘉兴市有效城镇化实践 | 第36-39页 |
4.2.1 统筹城乡,实现农村土地和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 第36-37页 |
4.2.2 培育特色城镇,实现产业的有效转型 | 第37-39页 |
4.3 嘉兴市有效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 第39-47页 |
4.3.1 嘉兴市有效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9-43页 |
4.3.2 嘉兴市城镇化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43-47页 |
第五章 实现城镇化有效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7-55页 |
5.1 实现人的有效转移 | 第47-49页 |
5.1.1 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 第47页 |
5.1.2 完善户籍制度 | 第47-48页 |
5.1.3 创新就业制度 | 第48页 |
5.1.4 关注农民教育 | 第48-49页 |
5.2 实现产业的有效转型 | 第49-51页 |
5.2.1 调整产业结构 | 第49-50页 |
5.2.2 建立健全规范的投融资机制 | 第50页 |
5.2.3 完善地方税体系 | 第50-51页 |
5.3 实现社会保障的有效支撑 | 第51-52页 |
5.3.1 完善城镇基本保障制度 | 第51页 |
5.3.2 完善农村基本保障制度 | 第51-52页 |
5.4 实现城镇化成本的有效补偿 | 第52-53页 |
5.4.1 经济得到有效补偿 | 第52-53页 |
5.4.2 隐性补偿 | 第53页 |
5.5 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 第53-55页 |
5.5.1 全面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第53-54页 |
5.5.2 全面强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 第54-55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