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3页 |
1.1.1. 道路照明现状 | 第9页 |
1.1.2. 低灯位照明的发展 | 第9-12页 |
1.1.3.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 拟解决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防眩光技术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 第15-24页 |
2.1 传统道路照明体系的眩光问题 | 第15-18页 |
2.2 国内外照明防眩光技术和实例 | 第18-19页 |
2.3 现行低灯位照明系统下的眩光问题 | 第19-21页 |
2.4 低灯位照明下的防眩光技术问题 | 第21-24页 |
2.4.1 低灯位下眩光成因 | 第21-22页 |
2.4.2 低灯位下解决眩光的几种可能方法及其利弊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格栅阵列的设计与优化 | 第24-52页 |
3.1 光型分析及垂直角的确定 | 第24-27页 |
3.2 格栅阵列设计 | 第27-34页 |
3.2.1 直片格栅阵列设计 | 第27-32页 |
3.2.2 直片格栅阵列的实验与分析 | 第32-34页 |
3.3 格栅阵列优化设计 | 第34-52页 |
3.3.1 直片格栅阵列的眩光成因分析 | 第34-35页 |
3.3.2 直片格栅阵列下不同材质对防眩光的作用研究 | 第35-39页 |
3.3.3 折弯格栅阵列造型对防眩光的作用研究 | 第39-49页 |
3.3.4 折弯格栅阵列下不同材质对防眩光的作用研究 | 第49-52页 |
第四章 格栅阵列在低灯位路灯上的应用 | 第52-63页 |
4.1 格栅阵列灯实际应用需解决的问题 | 第52-53页 |
4.2 三轴三角形稳定支架设计 | 第53-54页 |
4.3 格栅阵列灯体设计 | 第54-55页 |
4.4 防尘设计与实验 | 第55-56页 |
4.5 警示灯设计 | 第56-62页 |
4.6 节能设计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格栅阵列在汽车前照灯上的应用 | 第63-94页 |
5.1 汽车前照灯发展现状 | 第63-65页 |
5.1.1 汽车前照灯种类及其优劣 | 第63-65页 |
5.2 最新LED汽车前照灯光学设计分析 | 第65-67页 |
5.2.1 自由曲面LED近光灯系统 | 第65-66页 |
5.2.2 透射式LED汽车近光灯系统 | 第66-67页 |
5.2.3 奥迪A8的LED汽车前照灯系统 | 第67页 |
5.3 汽车眩光成因分析 | 第67-68页 |
5.3.1 路面实际观察汽车眩光 | 第67-68页 |
5.4 汽车前照灯照明标准 | 第68-70页 |
5.5 品牌汽车前照灯照明对比 | 第70-71页 |
5.6 格栅阵列组合汽车前照灯照明实验 | 第71-84页 |
5.6.1 实验方法 | 第71页 |
5.6.2 前照灯灯支撑架设计 | 第71-74页 |
5.6.3 奥迪Q7和A8的前照灯照度测量 | 第74-78页 |
5.6.4 防眩光阵列组合汽车前照灯照度测量与优化 | 第78-82页 |
5.6.5 透镜优化 | 第82-84页 |
5.7 路面实测对比实验 | 第84-90页 |
5.7.1 实验方法 | 第84-86页 |
5.7.2 照度对比 | 第86-88页 |
5.7.3 眩光对比 | 第88-89页 |
5.7.4 与大众某型号前照灯对比 | 第89-90页 |
5.8 明暗截止线光强弱的原因分析及其优化方法 | 第90-94页 |
5.8.1 格栅阵列灯明暗截止线弱的原因分析 | 第90-91页 |
5.8.2 明暗截止线优化方法 | 第91-9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4-97页 |
6.1 结论 | 第94-95页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8页 |
附录 | 第98-138页 |
附录1 格栅阵列照度测量实验数据 | 第98-109页 |
附录2 格栅阵列亮度测量实验数据 | 第109-134页 |
附录3 测试报告 | 第134-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