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4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3-14页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二)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1章 邓小平党风建设思想的形成 | 第15-23页 |
1.1 邓小平党风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15-18页 |
1.1.1 马克思、恩格斯党风建设思想 | 第15-16页 |
1.1.2 列宁党风建设思想 | 第16-17页 |
1.1.3 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 | 第17-18页 |
1.2 邓小平党风建设思想形成的背景 | 第18-23页 |
1.2.1 邓小平党风建设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 | 第19-20页 |
1.2.2 邓小平党风建设思想形成的国内背景 | 第20-23页 |
第2章 邓小平党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3-37页 |
2.1 突出强调党风建设的重要性 | 第23-26页 |
2.1.1 党风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 第23-24页 |
2.1.2 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 | 第24-25页 |
2.1.3 党风建设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 | 第25-26页 |
2.2 恢复和加强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 第26-30页 |
2.2.1 恢复和加强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作风 | 第27-28页 |
2.2.2 恢复和加强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作风 | 第28页 |
2.2.3 恢复和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作风 | 第28-29页 |
2.2.4 恢复和加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良传统作风 | 第29页 |
2.2.5 恢复和加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作风 | 第29-30页 |
2.3 充分发挥高级干部对党风建设的示范作用 | 第30-33页 |
2.3.1 强调高级干部领导作风要民主 | 第30-31页 |
2.3.2 强调高级干部工作作风要以身作则 | 第31-32页 |
2.3.3 强调高级干部生活作风要清正廉洁 | 第32-33页 |
2.4 着重强化党风建设的方式方法 | 第33-35页 |
2.4.1 强调思想教育 | 第33页 |
2.4.2 加强法制建设 | 第33-34页 |
2.4.3 完善监督机制 | 第34页 |
2.4.4 重视制度建设 | 第34-35页 |
2.5 全面认识党风建设的长期性 | 第35-37页 |
2.5.1 党风建设要经常抓 | 第35页 |
2.5.2 党风建设要长期抓 | 第35-37页 |
第3章 邓小平党风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37-51页 |
3.1 为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提供思想保障 | 第37-39页 |
3.1.1 为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思想保障 | 第37-38页 |
3.1.2 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思想保障 | 第38-39页 |
3.2 为当代党风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 第39-44页 |
3.2.1 为充分认识党风建设的重要性提供理论指导 | 第39-40页 |
3.2.2 为坚持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提供理论指导 | 第40-42页 |
3.2.3 为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提供理论指导 | 第42-43页 |
3.2.4 为党风建设常抓不懈提供理论指导 | 第43-44页 |
3.3 为凝心聚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利开展提供条件 | 第44-51页 |
3.3.1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力量和创造精神文明条件 | 第44-46页 |
3.3.2 为全面深化改革指引方向和扫除障碍创造条件 | 第46-47页 |
3.3.3 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和法制条件 | 第47-49页 |
3.3.4 为全面从严治党建立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提供条件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