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儿科论文

小儿胃肠积热证与肠道微生态失调相关性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6-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英文缩略词第14-16页
前言第16-17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7-37页
    文献综述一 胃肠积热的古今病因、病机学研究第17-25页
        1 古代医籍中胃肠积热的病因、病机第17-18页
        2 胃肠积热的现代病因、病机学研究第18-21页
        3 胃肠积热病因、病机学研究的发展方向第21页
        参考文献第21-25页
    文献综述二 肠道微生态医学研究进展概述第25-37页
        1 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组成及作用第25页
        2 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其群体个性化特征的影响因素第25-27页
        3 肠道微生态失调的病因第27-31页
        4 肠道微生态失调的主要表现形式第31页
        5 肠道微生态失调与疾病的相关性第31-32页
        6 肠道微生态在中医药研究中的重要性与发展前景第32页
        参考文献第32-37页
第二部分 胃肠积热幼鼠肠道微生态改变的实验研究第37-67页
    材料与方法第37-40页
        1 实验试剂、耗材与仪器第37页
        2 高热量、高蛋白自制饲料第37页
        3 52%牛奶溶液的配制第37页
        4 实验动物第37页
        5 分组、造模及大肠内容物标本的采集、保存第37-38页
        6 幼鼠肠道菌群的高通量测序第38-39页
        7 数据处理及信息分析第39页
        8 观测指标第39-40页
        9 统计学处理第40页
    结果第40-61页
        1 幼鼠的一般体征第40页
        2 幼鼠的体重第40-41页
        3 高通量测序原始数据预处理结果第41-43页
        4 幼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第43-49页
        5 NC组与M组幼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性分析第49-57页
        6 胃肠积热幼鼠模型相关肠道微生态指标的筛选第57-60页
        7 小结第60-61页
    讨论第61-64页
        1 高通量测序技术简介第61页
        2 肠道菌群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第61-62页
        3 16S rDNA第62页
        4 胃肠积热动物模型的制备第62页
        5 幼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第62-63页
        6 肠道菌群失调与幼鼠胃肠积热的相关性第63-64页
        7 与幼鼠性别相关的肠道微生态指标第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第三部分 胃肠积热小儿肠道微生态变化的临床研究第67-102页
    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第67-68页
        1 临床资料第67页
        2 诊断标准第67页
        3 纳入标准第67页
        4 排除标准第67页
        5 信息采集及录入第67页
        6 样本采集及运输、保存第67-68页
        7 信息及样本分组第68页
        8 小儿肠道菌群的高通量测序、数据处理及信息分析第68页
        9 观测指标第68页
        10 统计学处理第68页
    结果第68-97页
        1 一般资料第68-79页
        2 高通量测序原始数据预处理结果第79-81页
        3 小儿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第81-88页
        4 NC组与M组小儿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性分析第88-95页
        5 小儿胃肠积热相关肠道微生态指标的筛选第95-96页
        6 小结第96-97页
    讨论第97-100页
        1 小儿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第97页
        2 小儿与幼鼠肠道菌群结构之间的差异第97-98页
        3 胃肠积热与健康对照小儿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性分析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2页
结论第102-103页
创新点第103-104页
    1 研究立意新颖第103页
    2 研究方法先进第103-104页
未来与展望第104-105页
    1 新菌种的发现与功能探索第104页
    2 系统生物学方法的引入第104页
    3 “胃肠积热易致外感”与肠道微生态失调的相关机制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107页
个人简历第107-109页
附件第109-127页
    附件1 知情同意书第109-110页
    附件2 病例报告表第110-119页
    附件3 幼鼠肠道菌群各分类水平上已知物种注释信息明细表第119-122页
    附件4 小儿肠道菌群各分类水平上已知物种注释信息明细表第122-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注册登记研究
下一篇:刺络泻血疗法对肝纤维化大鼠HA、LN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