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心理分析历史小说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施蛰存心理分析历史小说生成动因 | 第11-21页 |
第一节 二十年代历史小说的创作高潮迭起 | 第11-15页 |
第二节 史传文学对施蛰存的影响 | 第15-18页 |
第三节 西方精神分析学说的渗入 | 第18-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观照下的人物镜像 | 第21-34页 |
第一节 历史人物身上的“自然性” | 第22-26页 |
一、生存本能(性本能) | 第23-25页 |
二、死亡本能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历史人物身上的“社会性” | 第26-29页 |
第三节 历史人物身上的“神性” | 第29-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施蛰存心理分析历史小说的艺术追求 | 第34-50页 |
第一节 “化史为诗”下的诗性探寻 | 第34-40页 |
一、诗化的意象研究 | 第35-38页 |
二、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融合 | 第38-40页 |
第二节 叙事技法的创新 | 第40-46页 |
一、物理时空与心理时空的错位 | 第41-42页 |
二、叙事视角的多变 | 第42-44页 |
三、桔瓣式的圆形结构 | 第44-46页 |
第三节 反讽性的追求 | 第46-49页 |
一、总体性反讽的凸显 | 第46-48页 |
二、狂欢式的反讽美学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注释 | 第5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