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的主要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代表性城市雨洪模型评述 | 第11-13页 |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SWMM 雨洪管理模型 | 第15-28页 |
| ·SWMM 模型概述 | 第15-16页 |
| ·SWMM 模型结构 | 第15页 |
| ·模型功能 | 第15-16页 |
| ·SWMM 模型原理和计算方法 | 第16-22页 |
| ·地表产汇流计算 | 第17-19页 |
| ·流量传输计算 | 第19-21页 |
| ·地表积水模拟 | 第21-22页 |
| ·双层排水系统模拟 | 第22-23页 |
| ·下垫面离散程度及模型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 第23-27页 |
| ·子汇水区的划分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 | 第24页 |
| ·模型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 第24-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地理空间数据库与地图建立 | 第28-37页 |
| ·GIS 平台空间数据库的设计 | 第28-34页 |
| ·地理空间数据库(Geodatabase) | 第28-29页 |
| ·Geodatabase 的设计原则 | 第29-30页 |
| ·系统数据库设计方案 | 第30-34页 |
| ·地图设计 | 第34-35页 |
| ·CAD 图形整理 | 第34页 |
| ·导入图形数据 | 第34-35页 |
| ·拓扑关系检查 | 第35页 |
| ·地图与数据库的双向更新 | 第35-36页 |
| ·图形数据更改引起的双向更新 | 第35-36页 |
| ·属性数据更改引起的双向更新 | 第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SWMM 模型与ArcGIS 平台集成 | 第37-46页 |
| ·SWMM 模型与ArcGIS 平台的集成方式 | 第37-38页 |
| ·SWMM 模型与ArcGIS 平台的集成流程概述 | 第38-44页 |
| ·排水管网数字化 | 第38-40页 |
| ·生成SWMM 模型的输入文件 | 第40-41页 |
| ·SWMM 模型的数据接口 | 第41-42页 |
| ·ArcGIS Engine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广州市新河浦社区水浸预警系统开发 | 第46-73页 |
| ·广州市新河浦社区概况 | 第47-48页 |
| ·研究区域排水系统和子流域概化 | 第48-54页 |
| ·研究区域确定 | 第48-49页 |
| ·排水系统概化 | 第49-51页 |
| ·子流域概化 | 第51-53页 |
| ·下垫面和管网信息输入 | 第53-54页 |
| ·广州市新河浦社区水浸预警系统 | 第54-71页 |
| ·系统界面 | 第54-55页 |
| ·系统主要功能 | 第55-66页 |
| ·20010627 次降雨模拟结果 | 第66-68页 |
| ·不同重现期暴雨情况下的地面淹没分析 | 第68-71页 |
| ·管道堵塞情况下地面淹没情况 | 第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附录 | 第79-86页 |
| (1) 连接属性表的部分代码 | 第79-83页 |
| frm | 第79-80页 |
| Cls | 第80-83页 |
| (2) GIS 显示的部分代码 | 第83-86页 |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附件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