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低秩与特征脸的稀疏表示人脸识别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第12-13页
    1.4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3-15页
第二章 人脸识别概述第15-21页
    2.1 人脸数据集第15-16页
    2.2 图片预处理第16-17页
    2.3 特征提取第17-18页
    2.4 特征分类第18-20页
    2.5 评价指标第20-21页
第三章 基于特征脸的稀疏表示人脸识别算法第21-29页
    3.1 稀疏表示第21-23页
        3.1.1 构造字典第21-22页
        3.1.2 算法求解第22-23页
        3.1.3 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算法第23页
    3.2 特征脸理论第23-25页
        3.2.1 特征脸求解第24页
        3.2.2 特征脸构成字典第24-25页
    3.3 梯度直方图特征第25-26页
    3.4 基于特征脸的稀疏表示人脸识别算法第26-29页
        3.4.1 算法流程第26-27页
        3.4.2 实验及分析第27-29页
第四章 基于ROBUST PCA与特征脸的稀疏表示人脸识别算法第29-41页
    4.1 ROBUST PCA算法第29-31页
        4.1.1 单类低秩模型第29-30页
        4.1.2 增广拉格朗日乘子(ALM)方法求解第30-31页
    4.2 ESRC_LR算法流程第31-32页
    4.3 相关实验与分析第32-41页
        4.3.1 ESRC_LR算法参数选择第33-34页
        4.3.2 ESRC_LR算法在不同数据集上的识别率第34-37页
        4.3.3 ESRC_LR算法鲁棒性第37-41页
第五章 基于LRR与HOG特征的稀疏表示人脸识别算法第41-54页
    5.1 低秩表示LLR算法第41-42页
        5.1.1 多类低秩模型第41-42页
        5.1.2 增广拉格朗日乘子(ALM)方法求解第42页
    5.2 LH_ESRC算法流程第42-44页
    5.3 相关实验与分析第44-54页
        5.3.1 LH ESRC算法各部分作用以及实验参数调整第44-48页
        5.3.2 LH ESRC算法在标准数据集上的识别率第48-49页
        5.3.3 LH ESRC算法鲁棒性第49-5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4-56页
    6.1 本文总结第54-55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OWL DL本体中逻辑冲突处理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功率驱动电路开关噪声的电磁干扰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