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古树名木保护与利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图目录 | 第11-13页 |
表目录 | 第13-14页 |
1. 绪论 | 第14-29页 |
·古树名木相关知识 | 第14-16页 |
·古树名木的概念和分级 | 第14页 |
·古树名木的价值 | 第14-15页 |
·保护与利用 | 第15-16页 |
·课题背景 | 第16-18页 |
·时代背景 | 第16-17页 |
·问题提出 | 第17-18页 |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1页 |
·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1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1页 |
·古树名木保护利用的相关研究 | 第21-27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22-27页 |
·相关研究评价 | 第27页 |
·研究的方法及思路 | 第27-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研究框架 | 第28-29页 |
2. 广州古树名木保护利用的历史与现状 | 第29-41页 |
·广州古树名木资源 | 第29-34页 |
·广州古树名木概况 | 第29-31页 |
·古树名木分布概况 | 第31-34页 |
·古树名木的权属情况 | 第34页 |
·广州古树名木保护利用的发展历程 | 第34-36页 |
·保护发展过程 | 第34-35页 |
·相关法律规定 | 第35-36页 |
·广州古树名木保护利用的动因 | 第36-37页 |
·广州古树名木保护面临的困惑 | 第37-40页 |
·管理制度落后 | 第38-39页 |
·保护与利用的分歧 | 第39页 |
·保护资金缺乏 | 第39页 |
·公众参与不到位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广州古树名木保护与利用典型案例 | 第41-58页 |
·中山纪念堂古树名木保护案例 | 第41-51页 |
·古树名木生长概况 | 第42-47页 |
·养护措施 | 第47-48页 |
·分布位置及利用方式 | 第48-51页 |
·沙面古树名木保护案例 | 第51-57页 |
·古树名木概况 | 第52-55页 |
·养护情况 | 第55-56页 |
·分布位置及利用方式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4. 广州古树名木保护与利用的手法 | 第58-80页 |
·古树名木保护利用的基本原则 | 第58-60页 |
·利用原真性原则 | 第58页 |
·延续历史文脉的原则 | 第58-59页 |
·结合周边环境变化的原则 | 第59页 |
·利益平衡的原则 | 第59页 |
·改造人性化的原则 | 第59-60页 |
·广州古树名木保护利用的基本类型 | 第60-63页 |
·按照养护主体分类 | 第60-62页 |
·按照古树名木与空间主体的关系分类 | 第62页 |
·按照所处环境分类 | 第62-63页 |
·古树名木利用的常用形式 | 第63-79页 |
·行道树 | 第63-66页 |
·景观树 | 第66-73页 |
·空间组织 | 第73-77页 |
·文化遗存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5. 广州古树名木保护与利用策略 | 第80-89页 |
·古树名木的复壮技术 | 第80-82页 |
·古树名木保护利用的技术性策略 | 第82-86页 |
·提前保护思维的确立 | 第82页 |
·古树名木分类保护策略 | 第82-84页 |
·空间环境保护利用策略 | 第84-85页 |
·古树名木及其生产环境的设计引导策略 | 第85-86页 |
·管理机制保障策略 | 第86-87页 |
·健全法律体系 | 第86页 |
·普查、认证以及评估体系的建立 | 第86-87页 |
·合理筹措保护资金 | 第87页 |
·加强保护控制 | 第87页 |
·公众参与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结论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附录 | 第93-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附表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