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监控系统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 第12-14页 |
·SCADA 系统 | 第12-13页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SCADA 系统 | 第13-14页 |
·500KV 罗洞站监控系统改造前的概况 | 第14-16页 |
·500KV 罗洞站监控系统改造范围 | 第16-17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分析 | 第18-28页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 第18-21页 |
·集中式综合自动化系统 | 第18-19页 |
·分散式综合自动化系统 | 第19-20页 |
·分层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 | 第20-21页 |
·集中和分散结合式综合自动化系统 | 第21页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模式 | 第21-25页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的任务 | 第22页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数据通信传输方式 | 第22-23页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接口 | 第23-25页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 第25-26页 |
·数据监测功能 | 第25页 |
·监控功能 | 第25-26页 |
·安全监控 | 第26页 |
·运行记录 | 第26页 |
·微机保护功能 | 第26页 |
·远动功能 | 第26页 |
·人机联系功能 | 第26页 |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要求 | 第26-27页 |
·微机保护功能要求 | 第26-27页 |
·后台监控系统要求 | 第27页 |
·系统可靠性要求 | 第27页 |
·操作和维护的要求 | 第27页 |
·系统抗干扰性能要求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500KV 罗洞站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及设备配置 | 第28-54页 |
·综自系统结构的选择 | 第28页 |
·监控系统通信方式的选择 | 第28-29页 |
·本站监控系统通信网络选择 | 第28-29页 |
·嵌入式以太网方案比较 | 第29页 |
·500KV 罗洞站监控系统的框架设计 | 第29-30页 |
·500KV 罗洞站监控系统的硬件配置 | 第30-42页 |
·总体配置概况 | 第30-33页 |
·站控层设备配置 | 第33-38页 |
·间隔层设备配置 | 第38-42页 |
·500KV 罗洞站监控系统的通信网络配置 | 第42-47页 |
·站控层与间隔层的通信 | 第42-43页 |
·远动机系统的通信 | 第43-46页 |
·保护管理机系统的通信 | 第46-47页 |
·当地后台监控系统NSC-300UX 的介绍 | 第47-53页 |
·NSC-300UX 系统特点 | 第47-49页 |
·NSC-300UX 的体系结构 | 第49-52页 |
·NSC-300UX 系统容量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500KV 罗洞站监控改造的防误闭锁问题分析 | 第54-60页 |
·防误闭锁逻辑分析 | 第54-56页 |
·全站防误闭锁结构分析 | 第54-55页 |
·闭锁逻辑表示 | 第55-56页 |
·防误闭锁改造的实现方案 | 第56-58页 |
·改造期间全站防误闭锁的实现 | 第56页 |
·改造间隔的防误闭锁增加 | 第56-57页 |
·改造期间原防误闭锁的修复 | 第57-58页 |
·罗洞站新监控系统防误闭锁的特点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500KV 罗洞站监控改造的施工技术及危险点预控 | 第60-69页 |
·施工计划的编排 | 第60-62页 |
·罗洞站监控系统改造计划编制原则 | 第60页 |
·罗洞站监控系统改造实施计划 | 第60-62页 |
·施工危险点分析 | 第62-63页 |
·施工危险点预控措施 | 第63-65页 |
·施工管理措施 | 第63页 |
·现场作业危险点预控措施 | 第63-65页 |
·典型危险点的特色策略和措施 | 第65-68页 |
·作业现场环境的危险源点预控措施 | 第65-66页 |
·关键环节的危险源点预控措施 | 第66-67页 |
·风险控制管理措施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件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