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早期法哲学思想初探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意义及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及问题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马克思早期法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4-21页 |
·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 | 第14-16页 |
·康德的理性自由主义法学观 | 第16-18页 |
·黑格尔的思辨理性主义法哲学 | 第18-21页 |
第三章 马克思早期法哲学思想的构成 | 第21-35页 |
·法与国家权力的思考 | 第21-25页 |
·法与法律制定者关系的论述 | 第25-28页 |
·法与统治阶级 | 第25-27页 |
·法与法律的制定者 | 第27-28页 |
·法与社会民生 | 第28-31页 |
·法与人的利益需求 | 第28-30页 |
·“为穷人要求习惯法” | 第30-31页 |
·法与经济结构关系的探讨 | 第31-35页 |
·法现象与市民社会的内在联系 | 第31-33页 |
·市民社会对法现象的规定性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马克思早期法哲学理论的思想特质 | 第35-45页 |
·法哲学的认识论特征 | 第35-37页 |
·法哲学的价值论特点 | 第37-40页 |
·法与人的自由追求 | 第37-39页 |
·法与平等 | 第39-40页 |
·法哲学的批判性特质 | 第40-45页 |
·批判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 | 第40-42页 |
·批判鲍威尔的主观唯心主义 | 第42-45页 |
第五章 马克思早期法哲学思想的理论意义 | 第45-52页 |
·对马克思后来思想的影响 | 第45-46页 |
·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第46-49页 |
·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意义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