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1 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危害 | 第13页 |
2 根肿菌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 | 第13页 |
3 根肿病病害分级 | 第13-14页 |
4 根肿菌致病机理的研究 | 第14-15页 |
4.1 症状发展和寄主代谢 | 第14页 |
4.2 致病分子的基础研究 | 第14-15页 |
5 寄主抗病机理的研究 | 第15-18页 |
5.1 寄主抗病性与防御酶系的关系 | 第15-16页 |
5.2 寄主抗病性与非酶类物质的关系 | 第16-18页 |
5.3 抗病基因的发现和抗源的合理利用 | 第18页 |
6 实时荧光定量在芸薹根肿菌探测及定量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7 根肿病的防治 | 第19-23页 |
7.1 化学防治 | 第19-20页 |
7.2 农业防治 | 第20页 |
7.3 生物防治 | 第20页 |
7.4 抗病品种选育 | 第20-23页 |
第二章 白菜对芸薹根肿病抗性评价 | 第23-35页 |
1 材料 | 第24页 |
2 方法 | 第24-26页 |
2.1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及供试植株的处理 | 第24页 |
2.2 发病样品的采集及调查 | 第24-25页 |
2.3 发病样品根毛和皮层侵染动态观察 | 第25页 |
2.4 样品根中根肿菌的定量分析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3.1 温室发病研究 | 第26页 |
3.2 根毛及皮层侵染率研究 | 第26-29页 |
3.3 根肿菌量检测 | 第29-30页 |
3.4 根毛侵染率与发病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0-31页 |
4 讨论 | 第31-35页 |
第三章 不同侵染时期根内转化酶活性变化分析 | 第35-39页 |
1 材料 | 第36页 |
2 方法 | 第36-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页 |
4 讨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不同侵染时期根内生化指标变化分析 | 第39-51页 |
1 材料 | 第39页 |
2 方法 | 第39-40页 |
3 项目测定 | 第40-42页 |
3.1 接种根肿菌后白菜根部酶活性分析 | 第40-41页 |
3.2 接种根肿菌后白菜根部丙二醛(MDA)活性分析 | 第41页 |
3.3 接种根肿菌后白菜根部可溶性蛋白含量分析 | 第41页 |
3.4 接种根肿菌后白菜根部可溶性糖含量分析 | 第41-4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4.1 接种根肿菌后白菜根部酶活性变化 | 第42-45页 |
4.2 接种根肿菌后白菜根部丙二醛活性分析 | 第45-46页 |
4.3 接种根肿菌后白菜根部可溶性蛋白含量分析 | 第46-47页 |
4.4 接种根肿菌后白菜根部可溶性糖含量分析 | 第47-48页 |
5 讨论 | 第48-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1 结论 | 第51页 |
2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5页 |
附图 | 第65-67页 |
附表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