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复杂地形条件居住区场地的界定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5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结构 | 第15-17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2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2 复杂地形条件下居住区场地竖向设计基本理论概念分析 | 第17-31页 |
2.1 竖向设计目标和内容 | 第17-18页 |
2.2 竖向设计布置原则及要求 | 第18-19页 |
2.3 复杂地形条件下居住区场地竖向设计类型及平土方式 | 第19-27页 |
2.3.1 台阶式布置类型 | 第19-25页 |
2.3.2 混合式布置类型 | 第25-26页 |
2.3.3 复杂地形居住区场地竖向设计类型选择 | 第26页 |
2.3.4 平土方式选择 | 第26-27页 |
2.4 复杂地形条件下居住区场地竖向设计特点及影响因素 | 第27-29页 |
2.4.1 竖向设计特点 | 第27-28页 |
2.4.2 竖向设计的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2.5 竖向设计流程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复杂地形居住区场地平土标高优化 | 第31-45页 |
3.1 场地平土标高影响因素及确定步骤 | 第31-32页 |
3.1.1 平土标高影响因素 | 第31-32页 |
3.1.2 复杂地形居住区场地平土标高确定步骤 | 第32页 |
3.2 平土标高确定常用计算方法 | 第32-35页 |
3.2.1 断面法 | 第32页 |
3.2.2 方格网法 | 第32-33页 |
3.2.3 最小二乘法 | 第33-35页 |
3.3 复杂地形下场地平土标高的优化模型 | 第35-43页 |
3.3.1 平土标高优化问题分析 | 第36页 |
3.3.2 平土标高优化模型建立 | 第36-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复杂地形居住区场地土方量计算方法优化 | 第45-65页 |
4.1 土方量计算常用方法 | 第45-53页 |
4.1.1 方格网计算法 | 第45-46页 |
4.1.2 断面法 | 第46-48页 |
4.1.3 等高线法 | 第48页 |
4.1.4 DEM法 | 第48-50页 |
4.1.5 几种土方量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 第50-53页 |
4.2 不规则三角网(TIN)构建DEM模型 | 第53-58页 |
4.2.1 不规则三角网(TIN) | 第53-55页 |
4.2.2 不规则三角网(TIN)模型基本算法 | 第55-58页 |
4.2.3 采用不规则三角网(TIN)构建DEM模型计算土方优点 | 第58页 |
4.3 结合Civil 3D土方量计算优化分析 | 第58-64页 |
4.3.1 Civil 3D生成DEM模型 | 第59-60页 |
4.3.2 Civil 3D创建曲面过程中的优化 | 第60-61页 |
4.3.3 空间内插法优化曲面的精确生成 | 第61-62页 |
4.3.4 优化曲面模型的土方量计算分析 | 第62-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5 实例分析 | 第65-79页 |
5.1 平土标高优化模型案例分析 | 第65-69页 |
5.2 优化土方计算案例分析 | 第69-7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结论 | 第79页 |
6.2 展望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