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课题相关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2-17页 |
1.2.1 永磁同步电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2-14页 |
1.2.2 永磁同步电机相关理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4-15页 |
1.2.2.1 FOC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4-15页 |
1.2.2.2 谐波注入方法 | 第15页 |
1.2.3 电动汽车空调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5-17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研究 | 第19-37页 |
2.1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 | 第19-20页 |
2.2 PMSM控制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2.2.1 坐标变换 | 第20-24页 |
2.2.2 PMSM电压和磁链模型 | 第24-27页 |
2.2.3 永磁同步电机电磁转矩的公式 | 第27-28页 |
2.3 PMSM数学模型 | 第28-35页 |
2.3.1 空间矢量模型 | 第28-29页 |
2.3.2 PMSM在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9-31页 |
2.3.3 PMSM在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31-32页 |
2.3.4 PMSM谐波数学模型 | 第32-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研究 | 第37-47页 |
3.1 永磁同步电机系统损耗及效率分析 | 第37-38页 |
3.2 矢量控制技术 | 第38-39页 |
3.3 无传感器控制技术 | 第39-42页 |
3.3.1 滑模观测器 | 第39-42页 |
3.4 谐波注入技术 | 第42-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永磁同步电机MTPA控制仿真研究 | 第47-61页 |
4.1 MTPA控制方法 | 第47-48页 |
4.2 MTPA控制原理 | 第48-51页 |
4.2.1 零d轴电流控制 | 第48-49页 |
4.2.2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 第49-51页 |
4.3 PI调节器设计 | 第51-55页 |
4.4 永磁同步电机MTPA控制策略仿真 | 第55-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汽车空调用PMSM高性能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 第61-73页 |
5.1 硬件设计 | 第61-66页 |
5.1.1 电源模块电路 | 第61-62页 |
5.1.2 功率模块电路 | 第62-64页 |
5.1.3 PMSM定子电流检测电路 | 第64-65页 |
5.1.4 光电隔离电路 | 第65-66页 |
5.2 系统软件设计 | 第66-72页 |
5.2.1 软件开发平台简介 | 第66-67页 |
5.2.2 系统程序初始化 | 第67-68页 |
5.2.3 中断服务子程序设计 | 第68页 |
5.2.4 MTPA控制算法软件设计流程 | 第68-69页 |
5.2.5 PMSM控制系统具体参数配置 | 第69-71页 |
5.2.6 基于STM32F103C6T6的在线监视 | 第71-7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系统实验与分析 | 第73-83页 |
6.1 实验平台 | 第73-74页 |
6.2 MTPA实验与分析 | 第74-77页 |
6.3 谐波注入实验与分析 | 第77-80页 |
6.4 空调系统实验与分析 | 第80-8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3-86页 |
论文总结 | 第83页 |
未来展望 | 第83-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