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

集成冷站系统设计要点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3-18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集成冷站的优势及发展前景第14-16页
        1.2.1 节能优势第14-15页
        1.2.2 集成冷站的优势第15页
        1.2.3 集成冷站的发展前景第15-16页
    1.3 集成冷站的开发方向、方法第16页
        1.3.1 开发方向第16页
        1.3.2 开发方法第16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需求侧分析第18-36页
    2.1 对冷负荷的正确计算的重要性第18页
    2.2 建筑冷负荷的计算流程第18页
    2.3 建筑冷负荷的组成第18-20页
    2.4 年冷负荷放大系数第20-24页
    2.5 冷负荷同时使用系数第24-35页
    2.6 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供应侧分析第36-51页
    3.1 建筑组合第36页
    3.2 集成冷站系统组成第36-37页
    3.3 集成冷站系统冷源方案第37-40页
    3.4 集成冷站装机容量的确定第40-50页
        3.4.1 供冷系统室外输配管网冷量损失第40-41页
        3.4.2 冷冻水直埋管道冷量损失第41-42页
        3.4.3 二次水泵冷量损失第42-45页
        3.4.4 集成冷站供冷最大半径第45-50页
        3.4.5 确定二次输配管网的经济流速第50页
    3.5 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集成冷站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要求第51-53页
    4.1 集成冷站配置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第51页
        4.1.1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简单原则第51页
        4.1.2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兼容原则第51页
    4.2 集成冷站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设备调节设计要求第51页
    4.3 集成冷站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第51-52页
    4.4 集成冷站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操作模式第52页
        4.4.1 日常维护运行管理第52页
        4.4.2 专业设备管理员进行专业维护第52页
        4.4.3 极端天气下的特殊情况控制第52页
    4.6 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集成冷站方案的经济性分析第53-57页
    5.1 集成冷站系统投资概算第53-54页
    5.2 集成冷站系统经济评价方法第54-55页
        5.2.1 投资回收期法第54-55页
        5.2.2 年折算费用法第55页
        5.2.3 全寿命周期费用LCC分析法第55页
    5.3 冰蓄冷方案的集成冷站运行费用模型第55-56页
    5.4 小结第56-57页
第6章 集成冷站供冷收费第57-59页
    6.1 收费基准确定第57页
    6.2 固定成本计算第57-58页
    6.3 浮动成本计算第58页
    6.4 其他成本第58页
    6.5 小结第58-59页
第7章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震资料处理系统控制流程设计及代码的自动生成
下一篇: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