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1.3 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12-13页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6页 |
第2章 通感概述 | 第16-22页 |
2.1 通感的产生 | 第16-17页 |
2.2 通感的功能 | 第17-19页 |
2.3 通感的构成 | 第19-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通感符号化 | 第22-26页 |
3.1 视觉语言与视觉思维 | 第22页 |
3.2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通感符号表达 | 第22-25页 |
3.2.1 视觉传达设计中通感符号的传达性 | 第23页 |
3.2.2 视觉传达设计中通感符号的情感性 | 第23-24页 |
3.2.3 视觉传达设计中通感符号的约束性 | 第24-2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通感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 第26-37页 |
4.1 通感在视觉要素中的应用 | 第26-30页 |
4.1.1 通感在图形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4.1.2 通感在色彩中的应用 | 第28页 |
4.1.3 通感在肌理中的运用 | 第28-30页 |
4.2 通感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 | 第30-36页 |
4.2.1 创意思维中的通感 | 第30-34页 |
4.2.2 创意方法中的通感 | 第34-36页 |
4.2.3 创意效果中的通感 | 第3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通感欣赏中的受众“欣赏”与受众“再创造” | 第37-45页 |
5.1 通感欣赏中的受众“欣赏” | 第37-41页 |
5.2 通感欣赏中的受众“再创造” | 第41-45页 |
第6章 总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