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进展 | 第16-31页 |
1.1 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16-20页 |
1.2 浮游动物群落长期变化研究 | 第20-25页 |
1.2.1 丰度变化 | 第20-21页 |
1.2.2 群落结构及分布变化 | 第21-23页 |
1.2.3 物候变化 | 第23-25页 |
1.3 浮游动物长期序列简介 | 第25-26页 |
1.4 我国浮游动物群落年间变化研究概述 | 第26-27页 |
1.5 本文研究目标 | 第27-31页 |
第二章 初夏黄海浮游动物功能群地理分布及年际变化 | 第31-56页 |
第一节 黄海浮游动物功能群时空分布模式 | 第31-50页 |
2.1.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8页 |
2.1.1.1 样品来源与分析 | 第32-35页 |
2.1.1.2 浮游动物功能群的划分 | 第35-37页 |
2.1.1.3 统计分析 | 第37-38页 |
2.1.2 结果 | 第38-43页 |
2.1.2.1 水文条件的时空变化 | 第38-39页 |
2.1.2.2 浮游动物功能群的物种组成(6 月份航次数据) | 第39-40页 |
2.1.2.3 浮游动物功能群的地理分布(6 月份航次) | 第40-43页 |
2.1.2.4 浮游动物功能群年际变化(6 月份航次) | 第43页 |
2.1.3 讨论 | 第43-49页 |
2.1.3.1 浮游动物功能群地理分布模式 | 第43-45页 |
2.1.3.2 浮游动物功能群年际变化 | 第45-49页 |
2.1.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二节 黄海浮游动物功能群分布模式对大型水母地理分布的可能影响 | 第50-56页 |
2.2.1 材料与方法 | 第51页 |
2.2.2 结果 | 第51-53页 |
2.2.3 讨论 | 第53-55页 |
2.2.4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三章 冬季黄海浮游动物功能群时空分布模式 | 第56-7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3.2 结果 | 第57-66页 |
3.2.1 水文条件的时空变化 | 第57-61页 |
3.2.2 浮游动物功能群时空分布 | 第61-65页 |
3.2.3 暖水种浮游动物时空分布 | 第65-66页 |
3.3 讨论 | 第66-70页 |
3.3.1 冬季浮游动物功能群分布模式 | 第66-68页 |
3.3.2 黄海暖流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 | 第68-70页 |
3.4 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黄海浮游动物功能群年间变化:与1959年数据对比 | 第72-97页 |
第一节 初夏南黄海浮游动物功能群丰度年间变化 | 第72-82页 |
4.1.1 材料与方法 | 第73-74页 |
4.1.1.1 研究海域及样品来源 | 第73页 |
4.1.1.2 样品鉴定及功能群划分 | 第73-74页 |
4.1.2 结果 | 第74-77页 |
4.1.2.1 环境条件 | 第74-75页 |
4.1.2.2 浮游动物功能群丰度的年间变化 | 第75-77页 |
4.1.3 讨论 | 第77-80页 |
4.1.3.1 黄海环境条件长期变化 | 第77-78页 |
4.1.3.2 浮游动物功能群丰度年间变化 | 第78-80页 |
4.1.4 小结 | 第80-82页 |
第二节 南黄海小型水母群落的年间变化 | 第82-97页 |
4.2.1 材料与方法 | 第83-84页 |
4.2.1.1 研究海域及样品来源 | 第83-84页 |
4.2.1.2 样品鉴定及处理 | 第84页 |
4.2.2 结果 | 第84-91页 |
4.2.2.1 环境条件 | 第84-86页 |
4.2.2.2 小型水母丰度和分布变化 | 第86-90页 |
4.2.2.3 小型水母物种组成和优势种 | 第90-91页 |
4.2.3 讨论 | 第91-96页 |
4.2.4 小结 | 第96-97页 |
第五章 夏秋季黄海中华哲水蚤种群结构变化研究 | 第97-112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98-99页 |
5.2 结果 | 第99-104页 |
5.2.1 环境条件 | 第99-101页 |
5.2.2 中华哲水蚤丰度及发育期组成 | 第101-102页 |
5.2.3 中华哲水蚤丰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 第102-103页 |
5.2.4 中华哲水蚤垂直分布 | 第103-104页 |
5.3 讨论 | 第104-110页 |
5.3.1 中华哲水蚤在不同区域的分布 | 第104-106页 |
5.3.2 中华哲水蚤丰度的季节变化 | 第106-108页 |
5.3.3 中华哲水蚤成体性别组成 | 第108-109页 |
5.3.4 夏秋季中华哲水蚤生活史策略 | 第109-110页 |
5.4 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112-114页 |
6.1 本论文主要结果 | 第112-113页 |
6.2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及展望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43页 |
作者简历 | 第143-144页 |
文章发表情况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