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丹参酮ⅡA纳米胶束的制备表征及体内体外的肿瘤抑制效应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7页
    1 肿瘤治疗第15-16页
        1.1 引言第15页
        1.2 肿瘤治疗手段第15-16页
    2 丹参酮ⅡA第16-17页
    3 纳米药物载体第17-22页
        3.1 纳米药物载体种类第17-21页
        3.2 纳米药物载体材料第21页
        3.3 聚谷氨酸药物载体第21-22页
    4 药物载体装载丹参酮ⅡA的研究进展第22-25页
        4.1 固体分散体第22-23页
        4.2 蛋白质纳米颗粒装载丹参酮ⅡA第23-24页
        4.3 聚乙二醇修饰的阳离子白蛋白纳米颗粒装载丹参酮ⅡA第24-25页
    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5-27页
第二章 丹参酮ⅡA纳米胶束的制备与表征第27-47页
    1 引言第27-28页
    2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28-29页
        2.1 实验仪器第28页
        2.2 实验材料第28-29页
    3 实验方法第29-33页
        3.1 纳米胶束前体γ-PGA-PAE的制备第29-30页
        3.2 γ-PGA-PAE纳米胶束的制备第30-31页
        3.3 丹参酮ⅡA纳米胶束的制备及表征第31-33页
    4 实验结果第33-44页
        4.1 纳米胶束前体材料γ-PGA-PAE的制备及表征第33-36页
        4.2 丹参酮ⅡA纳米胶束的制备及表征第36-44页
    5 讨论第44-47页
第三章 丹参酮ⅡA纳米胶束的体外生物学活性第47-61页
    1 引言第47页
    2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47-51页
        2.1 实验细胞第47页
        2.2 实验仪器与耗材第47-48页
        2.3 培养基及实验试剂的配制第48-51页
    3 实验方法第51-53页
        3.1 细胞培养第51-52页
        3.2 丹参酮纳米胶束的体外毒性检测第52页
        3.3 FITC标记纳米胶束的制备第52-53页
        3.4 HCT16细胞对纳米胶束的摄取第53页
    4 实验结果第53-59页
        4.1 FITC标记的纳米胶束的表征第53-54页
        4.2 丹参酮纳米ⅡA胶束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第54-57页
        4.3 HCT116细胞对荧光标记的纳米材料摄取能力分析第57-59页
    5 讨论第59-61页
第四章 丹参酮ⅡA纳米胶束的体内生物学活性第61-82页
    1 引言第61页
    2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61-62页
        2.1 材料第61-62页
    3 实验方法第62-68页
        3.1 丹参酮ⅡA纳米胶束的安全性实验第62-63页
        3.2 SMMC7721肿瘤裸鼠模型的建立第63页
        3.3 HCT116肿瘤裸鼠模型的建立第63页
        3.4 组织切片及HE染色第63-67页
        3.5 体内代谢分布成像实验第67-68页
    4 实验结果第68-80页
        4.1 丹参酮ⅡA纳米胶束的安全性分析第68-70页
        4.2 丹参酮ⅡA纳米胶束抑制肿瘤生长的活性情况第70-77页
        4.3 裸鼠组织HE染色切片分析第77-79页
        4.4 纳米胶束的体内代谢和分布第79-80页
    5 讨论第80-82页
第五章 总结第82-84页
附录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1页
致谢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亚裔美国人—历史与文化百科》(第一册)节选翻译实践报告(P63-P92、P183-P220)
下一篇: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加重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内脂滴的蓄积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