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货车论文--敞车论文

散体货物作用下重载敞车力学特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0页
    1.1 选题意义及背景第14-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8页
        1.2.1 侧压力问题研究现状第16-22页
        1.2.2 散体-敞车耦合系统动力学及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第22-28页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28-29页
    1.4 本文的工作安排第29-30页
第二章 散体-敞车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第30-46页
    2.1 理论分析研究方法第31-37页
        2.1.1 端墙附加质量的推导第31-32页
        2.1.2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第32-35页
        2.1.3 多尺度分析第35-37页
    2.2 理论计算结果分析第37-41页
        2.2.1 共振频率分析第37-38页
        2.2.2 幅频响应分析第38-41页
    2.3 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第41-44页
    2.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敞车端墙、侧墙静止侧压力分析第46-64页
    3.1 假设第47页
    3.2 端墙侧压力分析第47-55页
        3.2.1 平衡拱形状分析第47-50页
        3.2.2 滑裂体形状分析第50-52页
        3.2.3 端墙侧压力计算第52-53页
        3.2.4 例证第53-54页
        3.2.5 参数分析第54-55页
    3.3 侧墙侧压力分析第55-61页
        3.3.1 例证第59-60页
        3.3.2 参数分析第60-61页
    3.4 本章小结第61-64页
第四章 考虑转向架影响的敞车模态特性研究第64-72页
    4.1 车辆模型的模态计算分析第64-68页
        4.1.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4-66页
        4.1.2 模态计算结果第66-68页
    4.2 实车动力学实验第68-69页
    4.3 转向架对模态计算的影响第69-71页
        4.3.1 转向架对刚体振型的影响第69-70页
        4.3.2 转向架对弹性体振型的影响第70-71页
    4.4 本章小节第71-72页
第五章 散体与结构耦合系统的模态实验研究第72-86页
    5.1 耦合系统的模态实验方法研究第72-81页
        5.1.1 模型简介第72-73页
        5.1.2 实验预评估分析第73-75页
        5.1.3 实验方法简述第75-76页
        5.1.4 实验结果第76-81页
    5.2 耦合系统中两种实验方法的区别及适用性分析第81页
    5.3 散体对结构模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第81-83页
        5.3.1 振型随 δ 变化规律第82页
        5.3.2 同一振型对应的频率随δ 变化规律第82-83页
        5.3.3 散体对MAC值的影响第83页
    5.4 重载敞车模态实验简述第83-84页
    5.5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六章 考虑散货影响的重载敞车模态特性计算及实验研究第86-96页
    6.1 车体动力学仿真原理简介第86-88页
        6.1.1 预应力模态第86页
        6.1.2 散体处理方式第86-88页
    6.2 某型敞车有限元模型第88-90页
        6.2.1 空车模型简介第88-89页
        6.2.2 空车模态计算结果第89-90页
    6.3 重车有限元模型第90-93页
        6.3.1 重车模型简介第90-91页
        6.3.2 重车模态计算结果第91-93页
    6.4 数据分析第93-94页
    6.5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第96-100页
    7.1 全文总结第96-98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98页
    7.3 展望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偶氮缩合颜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添加剂对CO2跨临界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