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 1.1 引言 | 第9-11页 | 
| 1.2 N-乙基乙二胺的性质及合成方法 | 第11-16页 | 
| 1.2.1 N-乙基乙二胺的性质 | 第11页 | 
| 1.2.2 N-乙基乙二胺的合成方法 | 第11-16页 | 
| 1.3 醇的催化胺化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1.3.1 脱水催化剂 | 第17页 | 
| 1.3.2 脱氢/加氢催化剂 | 第17-18页 |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N-乙基乙二胺的催化合成研究 | 第20-42页 | 
| 2.1 原料及试剂的来源与规格 | 第20-21页 |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1页 | 
| 2.3 催化剂的活化 | 第21-22页 | 
| 2.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2-23页 | 
| 2.4.1 催化剂堆密度的测定 | 第22页 | 
| 2.4.2 X射线衍射 (XRD) | 第22页 | 
| 2.4.3 催化剂孔结构和比表面积分析 (BET) | 第22-23页 | 
| 2.4.4 程序升温还原 (H_2-TPR) | 第23页 | 
| 2.4.5 场发射透射电镜(TEM) | 第23页 | 
| 2.4.6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 第23页 | 
| 2.5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23-25页 | 
| 2.5.1 实验装置 | 第23-24页 | 
| 2.5.2 实验步骤 | 第24页 | 
| 2.5.3 产物组分及其含量的鉴定 | 第24-25页 | 
| 2.6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5-41页 | 
| 2.6.1 催化剂的筛选 | 第26-31页 | 
| 2.6.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1-37页 | 
| 2.6.3 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37-40页 | 
| 2.6.4 催化剂的寿命试验 | 第40-41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文献综述 | 第42-49页 |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 3.2 苯并三唑类化合物的作用机理 | 第43页 | 
| 3.3 苯并三唑化合物的合成研究概述 | 第43-48页 | 
| 3.3.1 偶氮染料的制备方法 | 第44页 | 
| 3.3.2 偶氮染料的还原方法 | 第44-48页 | 
| 3.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紫外线吸收剂UV-P的催化合成研究 | 第49-58页 | 
| 4.1 原料及试剂的来源与规格 | 第49-50页 | 
| 4.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0页 | 
| 4.2.1 共沉淀-捏合挤条法 | 第50页 | 
| 4.2.2 浸渍法 | 第50页 | 
| 4.3 催化剂的活化 | 第50-51页 | 
| 4.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1页 | 
| 4.4.1 X射线衍射 (XRD) | 第51页 | 
| 4.4.2 催化剂孔结构和比表面积分析 (BET) | 第51页 | 
| 4.4.3 程序升温还原 (H2-TPR) | 第51页 | 
| 4.5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51-52页 | 
| 4.5.1 实验装置 | 第51页 | 
| 4.5.2 实验步骤 | 第51页 | 
| 4.5.3 产物组分及其含量的鉴定 | 第51-52页 | 
| 4.6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57页 | 
| 4.6.1 催化剂的筛选 | 第52-54页 | 
| 4.6.2 催化剂表征 | 第54-56页 | 
| 4.6.3 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56-57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