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其他学科论文--中医泌尿学论文

健脾益肾泄浊法对慢性肾脏病5期代谢毒素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3-7页
Abstract第7-13页
引言第17-19页
第一章 文献研究第19-33页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衰竭的研究基础第19-27页
        一、流行病学第19页
        二、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衰竭的诊断、分期及治疗第19-21页
        三、尿毒症毒素的研究概况第21-25页
        四、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肾脏病第25-27页
    第二节 慢性肾衰的中医理论研究基础第27-31页
        一、慢性肾衰的病因病机第28-29页
        二、慢性肾衰的治则治法第29-31页
    第三节 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第31-32页
        一、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第31页
        二、中医“脾”与肠道微生态第31-32页
    第四节 小结第32-33页
第二章 临床研究第33-69页
    第一节 临床资料第33-35页
        一、研究对象第33页
        二、诊断标准第33-34页
        三、纳入标准第34页
        四、排除标准第34页
        五、退出标准第34-35页
        六、安全性评估第35页
        七、医学伦理控制第35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第35-40页
        一、病例分组方法第35页
        二、技术路线第35-36页
        三、治疗方法第36-39页
        四、观察指标第39-40页
        五、统计学方法第40页
    第三节 研究结果第40-58页
        一、参与病例的分布情况第40-42页
        二、病例基线情况第42-44页
        三、临床症状比较第44-46页
        四、代谢毒素变化第46-49页
        五、肠道菌群变化第49-51页
        六、肠道屏障功能变化第51-53页
        七、肾功能变化第53-54页
        八、疗效评价第54页
        九、安全性观察第54-55页
        十、代谢毒素及肠道菌群相关性分析第55-58页
    第四节 讨论第58-69页
        一、临床研究结果分析第58-61页
        二、补脾益肾方理论探讨第61-63页
        三、肾衰灌肠方结肠透析理论探讨第63-65页
        四、疗效机制探讨第65-67页
        五、小结第67-69页
第三章 实验研究第69-83页
    第一节 实验材料第69-70页
        一、实验动物第69页
        二、实验药物第69页
        三、实验器材第69页
        四、主要试剂第69-70页
        五、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第70页
    第二节 实验方法第70-73页
        一、动物饲养第70页
        二、动物分组第70页
        三、实验干预第70-71页
        四、标本的留取处理第71页
        五、检测指标第71-72页
        六、技术路线第72页
        七、统计学方法第72-73页
    第三节 实验结果第73-80页
        一、体重变化第73-74页
        二、代谢毒素变化第74-77页
        三、肠道菌群变化第77-79页
        四、肠道屏障功能变化第79-80页
    第四节 讨论第80-83页
        一、实验研究结果分析第80-81页
        二、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结果比较分析第81-82页
        三、小结第82-83页
结语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6页
附录第96-102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下一篇:不同评分系统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危险分层价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