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NC机制的命名数据网络抗内容污染方法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意义以及课题来源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2.1 NDN网络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2 NDN内容污染攻击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3 同态签名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0-21页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21-23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概念 | 第23-33页 |
2.1 哈希路由 | 第23-24页 |
2.2 网络编码原理 | 第24-30页 |
2.2.1 最大流最小割定理 | 第24-25页 |
2.2.2 网络编码原理 | 第25-26页 |
2.2.3 网络编码与解码 | 第26-28页 |
2.2.4 请求指定网络编码( RSNC) | 第28-30页 |
2.3 同态哈希 | 第30-31页 |
2.4 离散对数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抗内容污染攻击的NDN网络模型 | 第33-43页 |
3.1 NDN体系结构 | 第33-37页 |
3.2 NDN的内容污染攻击问题分析 | 第37-40页 |
3.2.1 内容污染攻击 | 第37页 |
3.2.2 NDN内容污染攻击分析 | 第37-40页 |
3.3 安全性需求 | 第40页 |
3.4 基于RSNC机制的签名方案模型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基于RSNC机制的同态签名方案 | 第43-52页 |
4.1 签名方案的定义 | 第43-44页 |
4.2 签名方案构造 | 第44-46页 |
4.2.1 参数设置算法( Setup) | 第44页 |
4.2.2 签名算法( Sign) | 第44-45页 |
4.2.3 组合算法( Combine) | 第45页 |
4.2.4 验证算法( Verify) | 第45-46页 |
4.3 正确性证明 | 第46-47页 |
4.4 安全性证明 | 第47-49页 |
4.4.1 源节点抗内容污染攻击的安全性 | 第47页 |
4.4.2 中间节点抗内容污染攻击的安全性 | 第47-49页 |
4.4.2.1 针对代内污染攻击的安全性 | 第48页 |
4.4.2.2 针对代间污染攻击的安全性 | 第48-49页 |
4.5 性能分析 | 第49-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参与的项目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