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旅游合作研究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 (二)实践意义 | 第13页 |
|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一)国外研究 | 第13-15页 |
| (二)国内研究 | 第15-18页 |
|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20页 |
| (一)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五、本文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 一、核心概念 | 第21页 |
| (一)省际边界地区 | 第21页 |
| (二)区域旅游合作 | 第21页 |
| 二、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 (一)区域合作理论 | 第21-22页 |
| (二)点——轴开发理论 | 第22-23页 |
| (三)旅游系统理论 | 第23页 |
|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旅游合作必要性与可能性 | 第24-27页 |
| 一、合作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 (一)竞争的外在压力 | 第24页 |
| (二)发展的内在要求 | 第24-25页 |
| 二、合作的可能性 | 第25-27页 |
| (一)区位优势 | 第25页 |
| (二)资源优势 | 第25页 |
| (三)政策优势 | 第25页 |
| (四)合作基础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旅游合作现状 | 第27-43页 |
| 一、研究区域概况 | 第27-32页 |
| (一)地理区位概况 | 第27-28页 |
| (二)旅游发展概况 | 第28-32页 |
| 二、旅游合作现状 | 第32-39页 |
| (一)强化规划指导 | 第32-34页 |
| (二)政策引领发展 | 第34-35页 |
| (三)建立合作推进机制 | 第35-36页 |
| (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 第36-37页 |
| (五)打造武陵山旅游中心城市 | 第37-39页 |
| 三、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39-43页 |
| (一)基础设施薄弱 | 第39-40页 |
| (二)市场分割 | 第40-41页 |
| (三)合作双方主体权限不大 | 第41页 |
| (四)政策支持滞后 | 第41页 |
| (五)行政分割 | 第41-43页 |
| 第五章 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旅游合作发展构想 | 第43-47页 |
| 一、合作的模式 | 第43-44页 |
| (一)最佳发展模式——“点——轴”模式 | 第43-44页 |
| (二)最佳互补模式——双核模式 | 第44页 |
| 二、旅游空间总体布局 | 第44-47页 |
| (一)一个景观环 | 第44-45页 |
| (二)两个集散中心 | 第45页 |
| (三)三条精品线路 | 第45-47页 |
| 第六章 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旅游合作措施 | 第47-53页 |
| 一、健全完善的合作机制 | 第47-48页 |
| (一)建立高层级协作机制 | 第47页 |
| (二)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 | 第47-48页 |
| 二、强化政策支持 | 第48-49页 |
| (一)加大财力支持 | 第48页 |
| (二)加强金融支持 | 第48-49页 |
| (三)加大税收支持 | 第49页 |
| (四)加强用地支持 | 第49页 |
| 三、强化资源深度开发 | 第49-50页 |
| (一)资源整合开发 | 第49-50页 |
| (二)资源重点开发 | 第50页 |
| 四、加大整体营销力度 | 第50-52页 |
| (一)创新宣传形式 | 第50页 |
| (二)增强营销力度 | 第50-51页 |
| (三)扩大宣传范围 | 第51-52页 |
| 五、改善基础设施 | 第52-53页 |
| (一)改善交通条件 | 第52页 |
| (二)加强宾馆饭店建设 | 第52页 |
| (三)加强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 第52-53页 |
| 结论与不足 | 第53-55页 |
| 一、结论 | 第53页 |
| 二、不足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