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 | 第12-19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17页 |
1.2.2 主要贡献 | 第17-19页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第2章 研究综述 | 第20-32页 |
2.1 本章引论 | 第20页 |
2.2 重复数据删除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0-23页 |
2.2.1 去重基本流程 | 第20-22页 |
2.2.2 性能评价指标 | 第22-23页 |
2.2.3 应用场景 | 第23页 |
2.3 重复数据删除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3-30页 |
2.3.1 文件分块和哈希索引 | 第23-25页 |
2.3.2 去重率 | 第25-26页 |
2.3.3 去重吞吐率 | 第26-28页 |
2.3.4 元数据抑制 | 第28-29页 |
2.3.5 去重数据恢复和删除 | 第29-30页 |
2.3.6 其它相关问题 | 第30页 |
2.4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元数据抑制技术优化 | 第32-57页 |
3.1 本章引论 | 第32-33页 |
3.2 研究动机 | 第33-34页 |
3.3 重复数据删除基本概念和模型 | 第34-37页 |
3.4 MUD:基于滞后哈希划分的元数据抑制算法 | 第37-44页 |
3.4.1 MUD元数据定义与格式 | 第37-39页 |
3.4.2 MUD系统架构 | 第39页 |
3.4.3 MUD重复数据删除 | 第39-42页 |
3.4.4 保持局部性信息的初始哈希合并 | 第42-43页 |
3.4.5 滞后哈希划分 | 第43-44页 |
3.5 理论分析 | 第44-47页 |
3.6 实验验证 | 第47-55页 |
3.6.1 测试环境、数据集和比较方法 | 第47-49页 |
3.6.2 元数据抑制效率比较 | 第49-51页 |
3.6.3 去重率与元数据的权衡比较 | 第51页 |
3.6.4 去重率和去重吞吐率的权衡比较 | 第51-53页 |
3.6.5 内存开销 | 第53-54页 |
3.6.6 数据集的重复分布特性 | 第54-5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元数据缓存技术优化 | 第57-77页 |
4.1 本章引论 | 第57-58页 |
4.2 研究动机 | 第58-60页 |
4.3 IR-MUD:基于元数据抑制的元数据写缓存算法 | 第60-68页 |
4.3.1 IR-MUD元数据格式和组织结构 | 第61-63页 |
4.3.2 IR-MUD系统架构 | 第63页 |
4.3.3 IR-MUD重复数据删除和缓存管理 | 第63-65页 |
4.3.4 哈希粒度自适应 | 第65-68页 |
4.3.5 内存元数据压缩 | 第68页 |
4.4 理论分析 | 第68-69页 |
4.5 实验验证 | 第69-76页 |
4.5.1 测试环境、数据集和比较方法 | 第69-70页 |
4.5.2 元数据抑制的效率 | 第70-71页 |
4.5.3 元数据抑制的时间开销 | 第71-72页 |
4.5.4 读缓存和写缓存的命中率 | 第72-75页 |
4.5.5 去重率和去重吞吐率 | 第75-7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5章 元数据通信技术优化 | 第77-97页 |
5.1 本章引论 | 第77-78页 |
5.2 研究动机 | 第78-80页 |
5.3 MFMU:基于元数据抑制的元数据反馈算法 | 第80-88页 |
5.3.1 MFMU元数据定义与格式 | 第80-81页 |
5.3.2 MFMU系统架构 | 第81-82页 |
5.3.3 MFMU通信协议 | 第82-84页 |
5.3.4 发送端重复数据删除 | 第84-86页 |
5.3.5 接收端重复数据删除 | 第86-88页 |
5.4 理论分析 | 第88-89页 |
5.5 实验验证 | 第89-96页 |
5.5.1 测试环境、数据集和比较方法 | 第89-90页 |
5.5.2 元数据反馈效率 | 第90-92页 |
5.5.3 去重吞吐率 | 第92-93页 |
5.5.4 元数据通信网络带宽开销 | 第93-94页 |
5.5.5 网络带宽节省效率 | 第94-96页 |
5.5.6 元数据反馈缓存开销 | 第9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6章 自适应的重复数据删除框架 | 第97-117页 |
6.1 本章引论 | 第97-98页 |
6.2 研究动机 | 第98-101页 |
6.3 SKIP:自适应的重复数据删除框架 | 第101-107页 |
6.3.1 SKIP元数据定义与格式 | 第101-102页 |
6.3.2 SKIP系统架构 | 第102-103页 |
6.3.3 SKIP重复数据删除 | 第103-104页 |
6.3.4 滞后哈希索引 | 第104-105页 |
6.3.5 启发式数据分块均匀跳跃算法 | 第105-107页 |
6.4 理论分析 | 第107-109页 |
6.5 实验验证 | 第109-116页 |
6.5.1 测试环境、数据集和比较方法 | 第109-110页 |
6.5.2 SKIP框架与Data Domain | 第110-113页 |
6.5.3 SKIP框架与Sparse Indexing | 第113-116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7-119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117-118页 |
7.2 本文不足与研究展望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9-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