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铸造论文--铸造工艺论文--特种铸造论文--压力铸造论文

压铸过程压室及铸型界面传热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13-40页
    1.1 引言第13-18页
        1.1.1 压铸工艺及应用第14-16页
        1.1.2 压铸合金第16页
        1.1.3 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第16-18页
        1.1.4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8页
    1.2 压铸模拟仿真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8-21页
        1.2.1 温度场数值模拟仿真技术第18-19页
        1.2.2 充型及微观组织模拟仿真技术第19-20页
        1.2.3 压室变形模拟仿真技术第20-21页
    1.3 凝固过程界面换热的研究进展第21-31页
        1.3.1 热传导反问题的研究进展第21-23页
        1.3.2 界面换热系数的确定方法第23-29页
        1.3.3 普通铸造过程界面换热的研究第29-31页
    1.4 压铸过程界面换热的研究进展第31-37页
        1.4.1 压室界面换热的研究第32-33页
        1.4.2 铸型界面换热的研究第33-36页
        1.4.3 压铸过程界面换热的确定方法第36-37页
    1.5 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第37页
    1.6 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第37-39页
        1.6.1 课题研究目标第38页
        1.6.2 课题研究内容第38页
        1.6.3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第38-39页
    1.7 论文结构安排第39-40页
第2章 压铸实验设计研究第40-64页
    2.1 引言第40页
    2.2 测量难点第40-44页
        2.2.1 热电偶分类及特性第40-42页
        2.2.2 测量误差第42-43页
        2.2.3 热电偶响应时间第43-44页
        2.2.4 压铸测温方案设计原则第44页
    2.3 多点测温方案设计第44-51页
        2.3.1 通用测温单元第44-46页
        2.3.2 专用测温压室第46-48页
        2.3.3 实验压铸件第48-51页
    2.4 压铸实验设计第51-58页
        2.4.1 实验材料第52-54页
        2.4.2 实验工艺参数设计第54-56页
        2.4.3 压铸测温实验第56-58页
    2.5 测量温度分析第58-63页
        2.5.1 通用测温单元温度变化第58-61页
        2.5.2 专用测温压室温度变化第61-63页
    2.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3章 界面传热反算模型的建立第64-94页
    3.1 引言第64页
    3.2 传热模型第64-67页
        3.2.1 传热的基本方式第64-65页
        3.2.2 边界条件第65-66页
        3.2.3 相变传热第66-67页
    3.3 压铸界面传热分析第67-70页
        3.3.1 压室工作状态分析第67-69页
        3.3.2 液态金属与压室传热分析第69-70页
        3.3.3 液态金属与铸型传热分析第70页
    3.4 压铸界面传热模型的建立第70-83页
        3.4.1 克希霍夫变换第71-72页
        3.4.2 等效比热-热焓法第72-73页
        3.4.3 分段线性技术第73-75页
        3.4.4 液态金属在压室内温度场求解第75-79页
        3.4.5 液态金属在型腔内温度场求解第79-82页
        3.4.6 压室及铸型的温度场求解第82-83页
    3.5 界面传热反算模型的建立第83-91页
        3.5.1 连续函数指定法求解界面热流密度第84-86页
        3.5.2 未来时间步长的选择第86-89页
        3.5.3 反算模型的稳定性和可接受域第89-91页
    3.6 压铸全过程界面传热反求程序第91-93页
    3.7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4章 液态金属与压室界面换热的研究第94-115页
    4.1 引言第94页
    4.2 静态无压射下的压室界面换热第94-103页
        4.2.1 铝合金反算结果第94-97页
        4.2.2 镁合金反算结果第97-100页
        4.2.3 压室填充率的影响第100-102页
        4.2.4 浇注温度的影响第102-103页
    4.3 常规压铸下的压室界面换热第103-114页
        4.3.1 铝合金反算结果第103-107页
        4.3.2 镁合金反算结果第107-111页
        4.3.3 低速速度的影响第111-112页
        4.3.4 高速速度的影响第112-113页
        4.3.5 铸造压力的影响第113-114页
    4.4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5章 液态金属与铸型界面换热的研究第115-135页
    5.1 引言第115页
    5.2 界面换热系数的确定及变化规律第115-122页
        5.2.1 单个循环分析第115-118页
        5.2.2 铸件形状和测温位置的影响第118-120页
        5.2.3 快速下降阶段分析第120-122页
    5.3 铸型界面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第122-129页
        5.3.1 界面换热系数峰值第123页
        5.3.2 工艺参数的影响第123-128页
        5.3.3 铸型表面初始温度第128-129页
    5.4 真空压铸下铸型界面换热的研究第129-134页
        5.4.1 通用测温单元的应用第129-130页
        5.4.2 实验测量温度第130-131页
        5.4.3 界面换热反算结果第131-132页
        5.4.4 界面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第132-134页
    5.5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第6章 压铸界面传热的应用第135-142页
    6.1 引言第135页
    6.2 界面换热系数的应用第135-138页
        6.2.1 界面换热边界模型第135-136页
        6.2.2 模具热平衡预测第136-138页
    6.3 压室预结晶组织的预测第138-141页
        6.3.1 压铸微观组织形核模型第138-139页
        6.3.2 微观组织模拟及实验验证第139-141页
    6.4 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第7章 结论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60页
致谢第160-162页
附录A 压铸正交试验条件第162-167页
附录B 追赶法求解第167-170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70-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官能团有机配体构筑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
下一篇:碱—热低温预处理改善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效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