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物化学论文

光度法在植物活性成分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2页
缩写符号与代号第12-13页
第1章 植物活性成分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3-25页
   ·引言第13页
   ·蛋白质结构的基本信息第13-15页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第13-15页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第14页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第14页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第14-15页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第15页
   ·血清白蛋白第15-16页
   ·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第16-23页
     ·荧光光谱法第16-19页
       ·荧光猝灭法第17-18页
       ·荧光增强法第18页
       ·荧光偏振第18页
       ·同步荧光第18-19页
       ·三维荧光第19页
     ·紫外-可见光谱法第19-20页
     ·圆二色谱法第20-21页
     ·红外光谱法第21页
     ·平衡透析法第21-22页
     ·电化学方法第22页
     ·瑞利共振散射技术第22-23页
     ·原子作用力显微技术第23页
     ·其它方法第23页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第23-25页
     ·课题来源第23-24页
     ·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2章 山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机制研究第25-38页
   ·引言第25-26页
   ·实验部分第26-27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26页
     ·实验方法第26-27页
   ·结果与讨论第27-37页
     ·山姜素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的影响第27-28页
     ·荧光猝灭机理第28-29页
     ·山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第29-30页
     ·山姜素在牛血清白蛋白上结合位置的确定第30-32页
     ·山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能量转移第32-33页
     ·山姜素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第33-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荧光光谱法研究白杨素、红景天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第38-48页
   ·引言第38-39页
   ·实验部分第39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39页
     ·实验方法第39页
   ·结果与讨论第39-47页
     ·白杨素、红景天苷与H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第39-40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40-41页
     ·白杨素、红景天苷与HSA的结合力第41-43页
     ·作用力类型的确定第43-44页
     ·白杨素、红景天苷对HSA构象的影响第44-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牡荆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第48-65页
   ·引言第48-49页
   ·实验部分第49-50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49页
     ·实验方法第49-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63页
     ·牡荆素对人血清白蛋白光谱的荧光猝灭作用第50-52页
     ·牡荆素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作用力的确定第52页
     ·表观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的计算第52-53页
     ·牡荆素对人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第53-56页
     ·牡荆素在人血清白蛋白结合位置的确定第56-57页
     ·pH值的影响第57-58页
     ·牡荆素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能量转移第58-59页
     ·VC或VB_2对牡荆素与HSA相互作用的影响第59-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5章 平行因子结合同步荧光法研究葛根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第65-77页
   ·引言第65-66页
   ·实验部分第66-69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66页
     ·实验方法第66-68页
     ·平行因子法原理第68-69页
   ·结果与讨论第69-75页
     ·葛根素对人血清白蛋白的猝灭机理第69-70页
     ·葛根素在人血清白蛋白上结合位置的确定第70-73页
     ·Site Ⅰ位标记药物华法林对葛根素-HSA同步荧光光谱的影响第73-74页
     ·平行因子法对三维同步荧光数组的解析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华虎凤蝶和金斑蝶在燕山地区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褶纹冠蚌1-Cys和2-Cys型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的分子克隆及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