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钢桁架拱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大跨度钢桁架拱桥国内外的发展 | 第11-13页 |
1.2.1 钢桁架拱桥国外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2 钢桁架拱桥国内的发展 | 第12-13页 |
1.3 拱桥施工控制技术综述 | 第13-16页 |
1.3.1 拱桥施工方法概述 | 第13-15页 |
1.3.2 桥梁施工监控技术和监控要点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大跨度钢桁架拱桥施工控制的结构分析与监测 | 第17-34页 |
2.1 工程背景 | 第17-21页 |
2.1.1 纳界河钢桁架拱桥的工程简介 | 第17-18页 |
2.1.2 钢桁架拱桥的设计尺寸 | 第18-21页 |
2.2 钢桁架拱桥的制作与架设 | 第21-24页 |
2.2.1 钢桁架的制作 | 第21-22页 |
2.2.2 钢桁架拱肋的架设 | 第22-24页 |
2.3 钢桁架拱桥施工模拟方法 | 第24-26页 |
2.3.1 有限元法简介 | 第24-25页 |
2.3.2 单元的“激活与钝化”技术原理 | 第25-26页 |
2.4 钢桁架拱桥的施工过程模拟 | 第26-28页 |
2.5 钢桁架拱桥施工监测 | 第28-33页 |
2.5.1 线形监测 | 第29-30页 |
2.5.2 应力监测 | 第30-32页 |
2.5.3 温度监测 | 第32-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钢桁架拱桥悬拼过程中的索力计算与线形控制 | 第34-64页 |
3.1 计算扣索索力的常用方法及评述 | 第34-38页 |
3.1.1 零弯矩法 | 第34-35页 |
3.1.2 零位移法 | 第35-36页 |
3.1.3 优化分析法 | 第36-38页 |
3.1.4 小结 | 第38页 |
3.2 扣索索力计算方法探讨 | 第38-40页 |
3.3 钢桁架拱桥拱肋架设过程中的扣索索力计算 | 第40-49页 |
3.3.1 索力计算 | 第40页 |
3.3.2 各阶段扣索索力、拱肋应力和扣塔位移 | 第40-48页 |
3.3.3 小结 | 第48-49页 |
3.4 大跨度钢桁架拱桥拼装过程中的线形控制 | 第49-54页 |
3.4.1 理想成拱线形 | 第49-50页 |
3.4.2 各个施工阶段中的控制线形计算 | 第50-53页 |
3.4.3 预抬高的计算 | 第53-54页 |
3.5 温度荷载 | 第54-58页 |
3.5.1 温度对拱肋施工线形的影响 | 第54-58页 |
3.5.2 考虑温度影响的拱肋线形修正 | 第58页 |
3.6 实测线形分析 | 第58-6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大跨度钢桁架拱桥的合龙技术及拆索分析 | 第64-74页 |
4.1 合龙情况概述 | 第64-66页 |
4.1.1 合龙杆件制造及数量 | 第64-65页 |
4.1.2 合龙自然环境条件 | 第65-66页 |
4.2 合龙重难点 | 第66页 |
4.2.1 合龙施工难点 | 第66页 |
4.2.2 合龙控制要点 | 第66页 |
4.3 合龙方案比选 | 第66-70页 |
4.4 合龙过程 | 第70-71页 |
4.4.1 合龙控制 | 第70-71页 |
4.4.2 合龙步骤 | 第71页 |
4.5 合龙后拆索分析 | 第71-7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施工控制中的误差分析与敏感性分析 | 第74-82页 |
5.1 引言 | 第74页 |
5.2 钢桁架拱桥施工控制中的误差分析 | 第74-75页 |
5.2.1 结构设计参数误差 | 第74-75页 |
5.2.2 结构分析模型误差 | 第75页 |
5.2.3 施工误差 | 第75页 |
5.2.4 测量误差 | 第75页 |
5.3 钢桁架拱桥中误差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75-81页 |
5.3.1 荷载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76-78页 |
5.3.2 钢桁拱架设拼装误差敏感性分析 | 第78-80页 |
5.3.3 主桁拱合龙口误差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80-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