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贷款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 | 第8-17页 |
(一) "占有"在刑法学上的不同解读 | 第8-11页 |
1. 对"非法占有为目的"理解分歧 | 第8-9页 |
2 对贷款诈骗罪是否需要设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争议 | 第9-10页 |
3. 对贷款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为目的"认定的争议 | 第10-11页 |
(二) 争论评述之我见 | 第11-14页 |
1. 刑法上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之我见 | 第11-12页 |
2. 贷款诈骗罪中必须明确"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要件 | 第12-13页 |
3. 贷款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推定之我见 | 第13-14页 |
(三) 司法实践中的认定应该注意的问题 | 第14-17页 |
1. 从行为人在骗取贷款时是否有偿还能力来看 | 第14-15页 |
2. 从行为人对所获得贷款的用途来看 | 第15页 |
3. 从行为人对所借贷款归还的主观意愿来看 | 第15-17页 |
二、贷款诈骗罪中"内外勾结"的定性分析 | 第17-23页 |
(一) "内外勾结"诈骗贷款的行为学界所持的理论观点 | 第17-19页 |
1. 应以职务犯罪论处 | 第17-18页 |
2. 应以贷款诈骗罪论处 | 第18页 |
3. 应以依具体案情分别定罪处罚 | 第18-19页 |
(二) 贷款诈骗罪"内外勾结"共同犯罪定性之我见 | 第19-22页 |
(三) 对"内外勾结"所诈骗贷款用途不同而导致行为性质的认定 | 第22-23页 |
三、贷款诈骗罪既遂判断标准 | 第23-28页 |
(一) 学界理论争议 | 第23-24页 |
1. 占有即既遂 | 第23页 |
2. 犯罪结果实现即既遂 | 第23-24页 |
3. 犯罪目的实现既遂 | 第24页 |
4. 完成交付即既遂 | 第24页 |
(二) 学界争议述评 | 第24-26页 |
1. 占有即既遂的不足之处 | 第25页 |
2. 犯罪结果实现即既遂的不足 | 第25页 |
3. 犯罪目的实现即既遂的不足 | 第25-26页 |
(三) 贷款诈骗罪既遂标准之我见 | 第26-28页 |
1. 从本质上看,符合时间点上的合理性 | 第26页 |
2. 从交付与占有的区别上看,符合本罪的立法精神 | 第26-27页 |
3. 从司法实践上看,符合打击犯罪的刑法目的 | 第27-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