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长江三峡旅游的兴起 | 第11页 |
1.1.2 社会大众对审美需求的增加 | 第11-12页 |
1.1.3 码头环境景观建设中地域文化的缺失 | 第12页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研究对象 | 第12-15页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2.2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1.2.3 客运码头分类 | 第13-15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1 码头环境景观研究 | 第15-17页 |
1.3.2 长江重庆段码头环境景观的相关研究 | 第17页 |
1.4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7-19页 |
1.4.1 文脉延续理论 | 第17-18页 |
1.4.2 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 | 第18页 |
1.4.3 场所精神理论 | 第18-19页 |
1.4.4 符号学理论 | 第19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1.6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7 论文框架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地域文化与码头环境景观相关研究 | 第23-41页 |
2.1 地域文化融入码头环境景观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2.1.1 地域文化与码头环境景观的内在联系 | 第23-24页 |
2.1.2 地域文化对于码头环境景观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 第24页 |
2.2 地域文化传承发展理论与演化规律 | 第24-26页 |
2.2.1 地域文化传承理论 | 第24-25页 |
2.2.2 地域文化的演化规律 | 第25-26页 |
2.3 重庆地区地域文化的构成要素 | 第26-30页 |
2.3.1 自然要素 | 第26-27页 |
2.3.2 人文要素 | 第27-29页 |
2.3.3 社会要素 | 第29-30页 |
2.4 码头环境地域性景观表达的内容 | 第30-31页 |
2.5 码头环境地域性景观表达的特点 | 第31-32页 |
2.5.1 功能复合性 | 第31页 |
2.5.2 边界性 | 第31页 |
2.5.3 融合性 | 第31-32页 |
2.6 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研究 | 第32-40页 |
2.6.1 重庆磁器口码头 | 第32-34页 |
2.6.2 广州太古仓码头 | 第34-37页 |
2.6.3 丹麦哥本哈根内港码头 | 第37-39页 |
2.6.4 小结 | 第39-40页 |
2.7 码头地域性景观构成要素 | 第40-41页 |
第三章 长江流域重庆段客运码头地域性景观调查研究 | 第41-93页 |
3.1 长江流域重庆段码头概况综述 | 第41-42页 |
3.2 江津白沙朝天嘴码头地域性景观分析 | 第42-46页 |
3.2.1 码头概况 | 第42-43页 |
3.2.2 景观中文化主题的提炼 | 第43页 |
3.2.3 景观空间结构 | 第43-44页 |
3.2.4 景观元素对地域文化的传承 | 第44-46页 |
3.2.5 小结 | 第46页 |
3.3 朝天门码头地域性景观分析 | 第46-52页 |
3.3.1 码头概况 | 第46-48页 |
3.3.2 景观中文化主题的提炼 | 第48页 |
3.3.3 景观空间结构 | 第48-49页 |
3.3.4 景观元素对地域文化的传承 | 第49-52页 |
3.3.5 小结 | 第52页 |
3.4 涪陵港旅游客运码头地域性景观分析 | 第52-58页 |
3.4.1 码头概况 | 第52-54页 |
3.4.2 景观中文化主题的提炼 | 第54页 |
3.4.3 景观空间结构 | 第54-55页 |
3.4.4 景观元素对地域文化的传承 | 第55-58页 |
3.4.5 小结 | 第58页 |
3.5 忠县石宝旅游码头地域性景观分析 | 第58-64页 |
3.5.1 码头概况 | 第58-60页 |
3.5.2 景观中文化主题的提炼 | 第60页 |
3.5.3 景观空间结构 | 第60-61页 |
3.5.4 景观元素对地域文化的传承 | 第61-63页 |
3.5.5 小结 | 第63-64页 |
3.6 石柱县西沱码头地域性景观分析 | 第64-70页 |
3.6.1 码头概况 | 第64-66页 |
3.6.2 景观中文化主题的提炼 | 第66页 |
3.6.3 景观空间结构 | 第66-67页 |
3.6.4 景观元素对地域文化的传承 | 第67-70页 |
3.6.5 小结 | 第70页 |
3.7 云阳张飞庙旅游码头地域性景观分析 | 第70-76页 |
3.7.1 码头概况 | 第70-72页 |
3.7.2 景观中文化主题的提炼 | 第72页 |
3.7.3 景观空间结构 | 第72-74页 |
3.7.4 景观元素对地域文化的传承 | 第74-76页 |
3.7.5 小结 | 第76页 |
3.8 奉节宝塔坪旅游码头地域性景观分析 | 第76-82页 |
3.8.1 码头概况 | 第76-78页 |
3.8.2 景观中文化主题的提炼 | 第78页 |
3.8.3 景观空间结构 | 第78-79页 |
3.8.4 景观元素对地域文化的传承 | 第79-82页 |
3.8.5 小结 | 第82页 |
3.9 对各码头环境景观中地域文化表达的总结 | 第82-93页 |
3.9.1 各码头选取传承的文化主题 | 第82-83页 |
3.9.2 各码头的景观空间结构 | 第83-84页 |
3.9.3 各码头的景观构成要素 | 第84-91页 |
3.9.4 长江重庆段客运码头现状景观中的可取之处 | 第91页 |
3.9.5 长江重庆段客运码头现状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91-93页 |
第四章 地域文化在码头环境景观中传承与表达的策略及建议 | 第93-115页 |
4.1 地域文化在码头环境景观中传承与表达的原则 | 第93-95页 |
4.1.1 整体性 | 第93页 |
4.1.2 地域性 | 第93页 |
4.1.3 时代性 | 第93-94页 |
4.1.4 亲水性 | 第94页 |
4.1.5 安全性 | 第94页 |
4.1.6 生态性 | 第94-95页 |
4.2 地域文化在码头环境景观中传承表达的思路 | 第95页 |
4.2.1 熟悉了解当地的历史发展与风土人情,提炼出地域文化主题 | 第95页 |
4.2.2 融入自然山水格局,与长江三峡景色相呼应 | 第95页 |
4.2.3 典型的文化符号结合多样化的景观载体表达文化内涵 | 第95页 |
4.3 码头环境景观中地域文化主题的提炼 | 第95-97页 |
4.3.1 调查地域文化资源 | 第96页 |
4.3.2 确定地域文化表达主题 | 第96-97页 |
4.3.3 提取地域文化元素 | 第97页 |
4.4 地域文化在码头环境景观中的传承表达手法 | 第97-99页 |
4.4.1 保留 | 第97页 |
4.4.2 再现 | 第97-98页 |
4.4.3 借鉴 | 第98页 |
4.4.4 提炼 | 第98页 |
4.4.5 隐喻 | 第98-99页 |
4.5 地域文化在码头环境景观中的表达载体 | 第99-115页 |
4.5.1 空间结构 | 第99-101页 |
4.5.2 建筑风貌 | 第101-106页 |
4.5.3 景观铺地 | 第106-108页 |
4.5.4 小品设施 | 第108-110页 |
4.5.5 植物景观 | 第110-11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15-117页 |
5.1 结论 | 第115页 |
5.2 讨论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致谢 | 第121-123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