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1 乌兰布和沙漠晚第四纪环境变化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3-15页 |
| 3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及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 3.1 拟解决的研究问题 | 第15页 |
| 3.2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研究与测量方法 | 第17-25页 |
| 1 光释光测年技术及测量 | 第17-20页 |
| 1.1 光释光测年的技术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 1.2 OSL测年的原理 | 第18页 |
| 1.3 钻孔WL12ZK-1 岩芯样品的OSL年代测定 | 第18-20页 |
| 2 古环境代用指标方法 | 第20-25页 |
| 2.1 粒度测量与分析 | 第20-21页 |
| 2.2 烧失量(LOI)分析 | 第21-22页 |
| 2.3 孢粉分析 | 第22-23页 |
| 2.4 介形虫分析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钻孔岩芯的年龄框架建立 | 第25-35页 |
| 1 石英OSL测年结果 | 第25-29页 |
| 2 WL12ZK-1 岩芯钾长石Met-p IRIR测年结果 | 第29-33页 |
| 3 钾长石Met-pIRIR测年结果和石英OSL测年结果对比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钻孔WL12ZK-1 岩芯古环境代用指标结果 | 第35-40页 |
| 1 沉积物粒度测量结果 | 第35-36页 |
| 2 沉积物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即烧失量)结果 | 第36-37页 |
| 3 沉积物孢粉序列和介形虫结果 | 第37-40页 |
| 第五章 钻孔WL12ZK-1 岩芯记录的中国北方晚第四纪沙漠环境变化 | 第40-47页 |
| 1 钻孔古环境记录 | 第40-43页 |
| 2 乌兰布和沙漠与吉兰泰-河套古湖的时空关系 | 第43-44页 |
| 3 晚第四纪中国北方沙漠环境的形成与演化 | 第44-47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47-50页 |
| 1 主要结论 | 第47-48页 |
| 2 问题与展望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 附录 | 第56-57页 |
| 个人简历 | 第57-58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