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绪论 | 第8-18页 |
(一) 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2、国外人防工程建设综述 | 第10-11页 |
(三)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1、关于和平时期的界定 | 第11-12页 |
2、工程管理的定义 | 第12-13页 |
3、人防工程 | 第13页 |
4、早期人防工程 | 第13-14页 |
5、现代人防工程 | 第14页 |
(四) 运用的理论 | 第14-17页 |
1、公共选择理论 | 第15页 |
2、理性选择理论 | 第15-16页 |
3、集体非理性理论 | 第16页 |
4、委托代理理论 | 第16-17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二、和平时期政府人防工作的重要性 | 第18-23页 |
(一) 和平时期政府人防工作的职能 | 第18-20页 |
(二) 和平时期做好人防工作的作用 | 第20-21页 |
(三) 和平时期做好人防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 第21-23页 |
三、和平时期人防工程建设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27页 |
(一) 和平时期人防工程建设与管理现状 | 第23-24页 |
(二) 和平时期政府人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1、人防功能的“闲置”导致人防工程不被重视 | 第24页 |
2、工程数量的急剧增多加大了管理难度 | 第24-26页 |
3、人防工程管理的人员流动性大,管理的素质有待提高 | 第26页 |
4、人防工程产权归属不明晰容易引发违规问题 | 第26-27页 |
四、和平时期人防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7-30页 |
(一) 客观原因 | 第27-28页 |
(二) 主观原因 | 第28-30页 |
五、加强人防工程管理的对策 | 第30-38页 |
(一) 明确和平时期人防工程的所有权问题 | 第30-33页 |
(二) 明确和平时期人防工程的法规体系 | 第33-35页 |
(三) 不断完善人防管理模式 | 第35-36页 |
(四) 进一步加强人防工程的组织领导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所承担的科研项目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