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巷道压力论文

高应力下巷道底鼓机理及其锚固技术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综述第14-20页
        1.2.1 巷道底鼓机理第14-16页
        1.2.2 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第16-19页
        1.2.3 存在的问题第19-20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线路第20-23页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0-21页
        1.3.2 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二章 三向地应力环境下巷道底板围岩弹塑性力学解析与稳定性分析第23-49页
    2.1 三向地应力作用下巷道围岩弹性区应力解析第23-29页
        2.1.1 地应力环境与巷道的空间关系第23-25页
        2.1.2 基于广义平面问题建立巷道围岩力学方程第25-27页
        2.1.3 巷道围岩弹性区应力方程求解第27-29页
    2.2 三向地应力作用下巷道围岩塑性破碎区范围与应力解析第29-36页
        2.2.1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求解巷道围岩塑性破碎区应力方程第30-33页
        2.2.2 巷道围岩塑性破碎区范围求解第33-36页
    2.3 巷道底板围岩稳定性算例分析第36-45页
        2.3.1 地应力环境对巷道底板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第36-42页
        2.3.2 轴向主应力对巷道底板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第42-43页
        2.3.3 巷道自身条件对底板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第43-45页
    2.4 常村矿S6采区1~第45-47页
    2.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三章 高应力下锚杆控制巷道底鼓的力学解析与底鼓影响因素分析第49-71页
    3.1 锚杆控制巷道底鼓的力学解析第49-59页
        3.1.1 锚杆支护下底板水平梁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9-50页
        3.1.2 无支护下底板水平梁稳定性力学解析第50-52页
        3.1.3 锚杆支护下底板水平梁稳定性力学解析第52-55页
        3.1.4 等间距锚杆支护下底板水平梁稳定性力学解析第55-59页
    3.2 巷道底鼓主要影响因素算例分析第59-66页
        3.2.1 水平应力对巷道底鼓的影响第59-60页
        3.2.2 垂直应力对巷道底鼓的影响第60-61页
        3.2.3 底板围岩弹性模量对巷道底鼓的影响第61-62页
        3.2.4 底板跨度对巷道底鼓的影响第62-63页
        3.2.5 底板锚固深度对巷道底鼓的影响第63-64页
        3.2.6 底板锚杆锚固强度对巷道底鼓的影响第64-65页
        3.2.7 底板锚杆布置密度对巷道底鼓的影响第65-66页
    3.3 本章小结第66-71页
第四章 高应力下巷道底鼓特性相似模拟试验研究第71-87页
    4.1 相似模拟理论第71页
    4.2 试验装置简介第71-73页
    4.3 相似模拟试验方案设计第73-77页
        4.3.1 试验原型条件第73页
        4.3.2 相似条件的确定第73页
        4.3.3 相似材料的选择及配比第73-74页
        4.3.4 应力和位移测点的布置第74-75页
        4.3.5 加载与开挖第75-76页
        4.3.6 巷道采取底锚措施的模拟方案第76-77页
    4.4 巷道无支护下底板围岩应力分布特征第77-79页
        4.4.1 巷道底角应力分布特征第77-78页
        4.4.2 巷道底板应力分布特征第78-79页
    4.5 巷道无支护下底板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分析第79-81页
    4.6 巷道采取底锚措施后底板围岩应力分布特征第81-83页
        4.6.1 巷道底角应力分布特征第81-82页
        4.6.2 巷道底板应力分布特征第82-83页
    4.7 巷道采取底锚措施后底板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分析第83-85页
    4.8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五章 高应力下锚杆-混凝土反拱组合结构底鼓控制力学解析及其稳定性分析第87-107页
    5.1 锚杆-混凝土反拱组合结构底鼓治理技术方案第87-89页
    5.2 锚杆-混凝土反拱组合结构底鼓控制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力学解析第89-96页
        5.2.1 锚杆-混凝土反拱组合结构底鼓控制力学模型建立第89-90页
        5.2.2 锚杆-混凝土反拱组合结构底鼓控制力学解析第90-96页
    5.3 锚杆-混凝土反拱组合结构稳定性分析及其力学判据第96-103页
        5.3.1 混凝土反拱结构参数对锚杆-混凝土反拱组合结构及底板稳定性分析第96-101页
        5.3.2 锚杆-混凝土反拱组合结构稳定性力学判据第101-103页
    5.4 本章小结第103-107页
第六章 高应力下巷道底鼓控制工程应用第107-121页
    6.1常村矿S6采区1~第107-108页
    6.2常村矿S6采区1~第108-111页
    6.3 锚杆-混凝土反拱组合结构稳定性判别第111页
    6.4 支护方案数值模拟分析第111-117页
        6.4.1 数值模拟的目的第111-112页
        6.4.2 FLAC3D模型建立第112-113页
        6.4.3 围岩力学参数与支护构件参数的确定第113页
        6.4.4 FLAC3D模拟结果分析第113-117页
    6.5常村矿S6采区1~第117-120页
        6.5.1 现场工业试验方案设计第117-118页
        6.5.2 巷道底板支护工程实践效果分析第118-120页
    6.6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1-127页
    7.1 主要结论第121-126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126-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7-139页
在学研究工作第139-141页
博士学位论文独创性说明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褐煤高温渗透与细观特征的试验研究及原位注蒸汽开采油气数值模拟
下一篇:基于嵌入式传感器的齿轮箱早期故障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