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 第6-7页 |
Summary | 第7页 |
从封闭村庄到非遗聚集地 | 第8-11页 |
生活在左,传承在右 | 第11-15页 |
传承队伍青黄不接 | 第15-19页 |
保护人员专业性不足 | 第19-21页 |
寻找非遗乌托邦 | 第21-25页 |
附录 | 第25-77页 |
一、《徐氏泥叫叫》 | 第25-33页 |
二、《美丽的剪纸》 | 第33-40页 |
三、《千锤百炼打铁技艺》 | 第40-46页 |
四、《记忆的风箱》 | 第46-49页 |
五、《大车重现》 | 第49-54页 |
六、《竹篾子灯笼》 | 第54-58页 |
七、《不同命运的三兆灯笼》 | 第58-62页 |
八、《最后的精神乐土》 | 第62-65页 |
九、《吹土为音制埙人》 | 第65-69页 |
十、《小而美的现代手作》 | 第69-74页 |
十一、《无人停靠的白鹿原》 | 第74-77页 |
《无人停靠的村庄》创作报告 | 第77-97页 |
一、毕业创作构思阐述 | 第77-79页 |
二、同类创作的最新状态和发展综述 | 第79-82页 |
三、创作难点分析 | 第82-83页 |
四、团队分工情况 | 第83-84页 |
五、创作日程与效果分析 | 第84-85页 |
六、延伸思考 | 第8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