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2-27页 |
1. 中医学对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研究 | 第12-17页 |
·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2-14页 |
·临床治疗研究 | 第14-16页 |
·中医药实验研究 | 第16-17页 |
2. 现代医学对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研究 | 第17-27页 |
·病理机制研究 | 第17-23页 |
·黄体功能不全的诊断研究 | 第23-25页 |
·黄体功能不全的治疗现状 | 第25-27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7-39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7-29页 |
·病例来源 | 第27页 |
·诊断标准 | 第27-28页 |
·纳入病例标准 | 第28页 |
·排除病例标准 | 第28页 |
·终止试验标准 | 第28页 |
·正常组纳入标准 | 第28-29页 |
·正常组排除标准 | 第2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治疗方法 | 第29-30页 |
·观察指标 | 第30页 |
·疗效性观测指标 | 第30-31页 |
3. 疗效判定标准 | 第31-32页 |
·总的疗效评定标准 | 第31页 |
·安全性指标评定标准 | 第31页 |
·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 第31-32页 |
4. 统计学处理 | 第32页 |
5. 统计结果分析 | 第32-39页 |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第32-33页 |
·仪器与方法 | 第33-34页 |
·临床疗效效果比较 | 第34-39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9-47页 |
1. 补肾助孕汤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立论依据 | 第39-41页 |
·肾虚肝郁或兼血瘀证是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主要证型 | 第39-40页 |
·补肾疏肝兼活血法对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纠正 | 第40-41页 |
2. 补肾助孕方治疗肾虚肝郁或兼血瘀证LPD性不孕患者的疗效分析 | 第41-46页 |
·补肾助孕方的临床症状疗效评价 | 第41页 |
·补肾助孕方对生殖内分泌的影响 | 第41-42页 |
·补肾助孕方对基础体温的影响 | 第42页 |
·补肾助孕方对卵巢动脉血流阻力的影响 | 第42-43页 |
·补肾助孕方对子宫动脉血流阻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黄体中期性激素E_2、P、LH与子宫、卵巢动脉血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页 |
·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45页 |
·建立黄体中期子宫、卵巢动脉血流参数的正常参考范围 | 第45-46页 |
3. 本临床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 第46-47页 |
·对于黄体中期卵巢、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测定没有进行排卵侧与非排卵侧的对比 | 第46页 |
·未设立西药对照组 | 第46页 |
·黄体中期单次测定孕酮值不能真实反映黄体期孕酮的变化 | 第46页 |
·展望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