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传统混凝土的特点及局限性 | 第9页 |
1.1.2 废料在混凝土中的资源化利用 | 第9-10页 |
1.2 EPS混凝土 | 第10-14页 |
1.2.1 EPS的来源及性能特点 | 第10页 |
1.2.2 EPS混凝土的特点 | 第10-11页 |
1.2.3 EPS混凝土的应用 | 第11页 |
1.2.4 国内外EPS混凝土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3 当前EPS混凝土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实验过程与方法 | 第16-29页 |
2.1 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 第16-17页 |
2.2 试样制备 | 第17-19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9-29页 |
2.3.1 EPS混凝土密度测量 | 第19页 |
2.3.2 沿EPS混凝土切面纵向EPS分布的定量化表征 | 第19-21页 |
2.3.3 EPS混凝土受压破坏实验 | 第21-22页 |
2.3.4 EPS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测试 | 第22-23页 |
2.3.5 EPS混凝土显微观察实验 | 第23-24页 |
2.3.6 导热系数测量 | 第24-26页 |
2.3.7 干燥收缩实验 | 第26-27页 |
2.3.8 吸水性实验 | 第27-29页 |
第3章 EPS混凝土密度及均匀性的研究 | 第29-41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EPS混凝土设计密度与实测密度的比较研究 | 第29-32页 |
3.2.1 EPS混凝土干密度与EPS体积分数的数值关系 | 第29-30页 |
3.2.2 EPS混凝土干密度与设计密度的比较研究 | 第30-31页 |
3.2.3 EPS混凝土干湿密度的比较研究 | 第31-32页 |
3.3 EPS混凝土中EPS分布均匀性的研究 | 第32-39页 |
3.3.1 EPS上浮指数研究 | 第34-36页 |
3.3.2 EPS均匀性指数研究 | 第36-38页 |
3.3.3 沿EPS混凝土切面纵向上中下区域EPS粒数的分布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EPS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 | 第41-47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EPS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研究 | 第41-44页 |
4.2.1 EPS混凝土抗压强度与EPS体积分数的关系 | 第41-42页 |
4.2.2 EPS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的研究 | 第42-43页 |
4.2.3 养护条件对EPS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 EPS混凝土受压破坏形式 | 第44-45页 |
4.4 EPS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 | 第45-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EPS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及物理性能的研究 | 第47-55页 |
5.1 引言 | 第47页 |
5.2 EPS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研究 | 第47-50页 |
5.2.1 养护方式对EPS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影响 | 第49-50页 |
5.2.2 受压破坏前后EPS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比较 | 第50页 |
5.3 EPS混凝土物理性能的研究 | 第50-53页 |
5.3.1 EPS混凝土导热系数与EPS体积分数的关系 | 第50-51页 |
5.3.2 EPS体积分数对EPS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 | 第51-52页 |
5.3.3 EPS体积分数对EPS混凝土吸水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附录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