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中草药制剂的生产论文

微滤法用于中药挥发油含油水体的油水分离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19页
 1 挥发油提取分离方法概况第12-14页
   ·水蒸气蒸馏法第12页
   ·超临界流体萃取第12-13页
   ·压榨法第13页
   ·溶剂提取法第13页
   ·亚临界水萃取法第13页
   ·分子蒸馏法第13-14页
   ·微波法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第14页
 2 膜技术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第14-16页
   ·油在水中的存在形式第14-15页
   ·膜技术在工业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5-16页
     ·微滤第15页
     ·超滤第15页
     ·联合应用第15-16页
 3 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算法在膜通量预测中的应用第16页
   ·神经网络第16页
   ·支持向量机算法第16页
 4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16-19页
   ·立题依据第16-17页
   ·研究内容第17页
   ·技术路线图第17-19页
第二章 中药挥发油含油水体油水分离工艺研究第19-44页
 1 实验装置和仪器第19-21页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19-20页
   ·实验装置第20页
   ·含油水体制备第20页
   ·数据采集方法第20-21页
   ·气相色谱样品制备第21页
 2 含油水体微滤工艺研究第21-38页
   ·膜材质对微滤过程的影响第21-22页
   ·中药挥发油种类的筛选第22页
   ·九种中药挥发油含油水体微滤工艺研究第22-38页
     ·丁香挥发油含油水体微滤工艺研究第23-24页
     ·蛇床子挥发油含油水体微滤工艺研究第24-26页
     ·小茴香挥发油含油水体微滤工艺研究第26-28页
     ·辛夷挥发油含油水体微滤工艺研究第28-30页
     ·香附挥发油含油水体微滤工艺研究第30-31页
     ·八角茴香挥发油含油水体微滤工艺研究第31-33页
     ·藁本挥发油含油水体微滤工艺研究第33-35页
     ·青皮挥发油含油水体微滤工艺研究第35-36页
     ·草果挥发油含油水体微滤工艺研究第36-38页
 3 各因素对通量和截油率的影响第38-43页
   ·各因素对通量的影响第38-41页
     ·孔径对通量的影响第38-39页
     ·压力对通量的影响第39-40页
     ·温度对通量的影响第40页
     ·搅拌速度对通量的影响第40-41页
   ·各因素对截油率的影响第41-43页
     ·孔径对截油率的影响第41-42页
     ·压力对截油率的影响第42页
     ·温度对截油率的影响第42-43页
     ·搅拌速度对截油率的影响第43页
 4 本章总结第43-44页
第三章 关于微滤过程各参数相关性分析与通量预测模型的研究第44-64页
 1 相关性分析第44-46页
   ·材料第44页
   ·方法与结果第44-46页
 2 通量预测模型的建立第46-61页
   ·模型建立步骤第46-50页
   ·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第50-53页
     ·输入、输出向量设计第50页
     ·网络模型结构设计第50-51页
     ·运算结果第51-53页
   ·支持向量机(SVM)预测模型第53-56页
     ·输入、输出向量设计第54页
     ·SVM算法设计第54-55页
     ·运算结果第55-56页
   ·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第56-59页
     ·输入、输出向量设计第57页
     ·RBF算法设计第57页
     ·运算结果第57-59页
   ·广泛回归神经网络(GRNN)预测模型第59-61页
     ·输入、输出向量设计第59页
     ·GRNN算法设计第59-60页
     ·运算结果第60-61页
 3 四种预测方法的比较第61-63页
 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中药含油水体微滤过程阻力分布的测定与分析第64-69页
 1 阻力分布分析第64页
 2 阻力分布的测定第64-68页
   ·孔径对阻力分布的影响第64-65页
   ·压力对阻力分布的影响第65-67页
   ·温度对阻力分布的影响第67页
   ·搅拌速度对阻力分布的影响第67-68页
 3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微滤法用于油水分离机理研究第69-77页
 1 文献研究第69页
 2 微滤法对含油水体粒径分布的影响第69-75页
   ·实验仪器第69页
   ·微滤法对丁香含油水体粒径分布的影响第69-72页
   ·微滤法对青皮含油水体粒径分布的影响第72-75页
 3 机理探讨第75-76页
 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1 结论第77-78页
 2 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糊决策的中药新药研发项目评价研究
下一篇:宣肺止咳口服液的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