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60GHz收发机正交上混频器的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5页 |
1.2 60GHz毫米波芯片国内外发展动态 | 第15-17页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2章 发射机和混频器简介 | 第19-33页 |
2.1 发射机的结构 | 第19-21页 |
2.1.1 直接上变频发射机 | 第19-20页 |
2.1.2 超外差发射机 | 第20-21页 |
2.2 正交上混频器的原理 | 第21-23页 |
2.3 混频器的结构 | 第23-26页 |
2.3.1 有源混频器 | 第24-25页 |
2.3.2 无源混频器 | 第25-26页 |
2.4 混频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 第26-33页 |
2.4.1 变频增益 | 第26-27页 |
2.4.2 线性度 | 第27-28页 |
2.4.3 噪声系数 | 第28-29页 |
2.4.4 隔离度 | 第29-30页 |
2.4.5 I/Q平衡度 | 第30-32页 |
2.4.6 功耗 | 第32-33页 |
第3章 混频器中的器件 | 第33-41页 |
3.1 有源器件 | 第34-36页 |
3.1.1 MOS晶体管 | 第34-35页 |
3.1.2 MOS晶体管的f_T与f_(MAX) | 第35-36页 |
3.2 无源器件 | 第36-41页 |
3.2.1 电感 | 第36-38页 |
3.2.2 电容 | 第38-39页 |
3.2.3 电阻 | 第39-41页 |
第4章 正交上混频器设计 | 第41-61页 |
4.1 正交上混频器的设计指标 | 第41-43页 |
4.2 Gilbert混频单元的设计 | 第43-52页 |
4.2.1 跨导级的设计 | 第43-46页 |
4.2.2 开关级的设计 | 第46-48页 |
4.2.3 负载级的设计 | 第48-49页 |
4.2.4 并联峰化电感的引入 | 第49-52页 |
4.3 缓冲器的设计 | 第52-56页 |
4.3.1 输入缓冲器的设计 | 第52-53页 |
4.3.2 输出缓冲器的设计 | 第53-54页 |
4.3.3 中和电容的引入 | 第54-56页 |
4.4 偏置电路模块的设计 | 第56-57页 |
4.5 键合线与PCB的设计 | 第57-61页 |
第5章 版图设计与仿真 | 第61-67页 |
5.1 版图设计注意事项 | 第61-62页 |
5.1.1 版图寄生参数 | 第61页 |
5.1.2 版图对称性 | 第61-62页 |
5.1.3 版图隔离 | 第62页 |
5.1.4 电流密度 | 第62页 |
5.2 正交上混频器版图 | 第62-63页 |
5.3 正交上混频器后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3-67页 |
5.3.1 功耗 | 第63-64页 |
5.3.2 转换增益与镜像抑制比 | 第64页 |
5.3.3 线性度 | 第64-65页 |
5.3.4 输入反射系数与输出频谱 | 第65-6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总结 | 第67页 |
6.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