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130 Ma A型花岗岩岩石成因及其岩浆演化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2-16页 |
2.1 研究区地层地质概况 | 第13-15页 |
2.2 研究区构造概况 | 第15-16页 |
第三章 样品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特征 | 第16-18页 |
第四章 分析方法 | 第18-21页 |
4.1 样品处理与锆石分选 | 第18页 |
4.2 锆石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测试 | 第18页 |
4.3 锆石U-Pb定年及其微量元素分析测试 | 第18-19页 |
4.4 锆石Hf同位素分析测试 | 第19页 |
4.5 全岩主量、微量元素测试 | 第19-21页 |
第五章 分析结果 | 第21-45页 |
5.1 锆石内部结构及其元素组成 | 第21-30页 |
5.1.1 锆石图像分析结果 | 第21页 |
5.1.2 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 | 第21-24页 |
5.1.3 锆石微量元素 | 第24-30页 |
5.1.4 锆石Ti温度计 | 第30页 |
5.2 锆石U-Pb地质年代学 | 第30-36页 |
5.3 锆石Hf同位素组成 | 第36-37页 |
5.4 全岩主量、微量元素 | 第37-45页 |
第六章 讨论 | 第45-54页 |
6.1 锆石"核-边"结构及成因 | 第45-47页 |
6.1.1 形成锆石"边"部的热液属性 | 第45页 |
6.1.2 岩浆热液,外来热液? | 第45-47页 |
6.2 三清山-大茅山花岗岩的结晶时代 | 第47-48页 |
6.3 三清山-大茅山花岗岩成因类型 | 第48-50页 |
6.4 ~130 MaA型花岗岩岩石成因 | 第50-52页 |
6.5 研究~130 MaA型花岗岩的构造意义 | 第52-5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