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5页 |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有关资本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 第10-12页 |
·有关资本市场效率的研究 | 第12-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资本形成、投资效率的理论概述 | 第15-20页 |
·资本 | 第15页 |
·资本形成的理论概述 | 第15-18页 |
·"大推进"理论 | 第16页 |
·"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 | 第16页 |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 第16-17页 |
·"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 第17页 |
·"起飞"理论 | 第17-18页 |
·二元经济模型 | 第18页 |
·投资效率的理论概述 | 第18-20页 |
·早期范畴 | 第18页 |
·马克思主义效益观 | 第18-19页 |
·哈罗德关于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 第19页 |
·新古典经济理论对于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东、中、西部资本形成差异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20-36页 |
·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状况、资本形成差异 | 第20-24页 |
·东西部地区经济现状比较 | 第20-22页 |
·东中西部资本形成现状 | 第22-24页 |
·资本形成来源的差异 | 第24-32页 |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 第25-26页 |
·固定资产投资 | 第26-27页 |
·银行资金 | 第27-29页 |
·外资利用 | 第29-31页 |
·资本市场融资 | 第31-32页 |
·东、中、西部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36页 |
·数据选取 | 第32页 |
·数据统计结果 | 第32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32-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 第36-42页 |
·投资效率计算 | 第36-39页 |
·指标选取 | 第36-37页 |
·计算方法 | 第37页 |
·计算结果 | 第37-39页 |
·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分析 | 第39-41页 |
·东部 | 第39-40页 |
·中部 | 第40页 |
·西部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第五章 西部资本形成不足、投资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 第42-47页 |
·地方财政投资实力不足 | 第42-43页 |
·地区投资乘数较低 | 第43页 |
·商业银行主体结构单一、资金流失严重 | 第43-44页 |
·民间资本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数量少 | 第44-45页 |
·资本市场较发展缓慢、层次较为单一 | 第45-47页 |
第六章 政策建议 | 第47-51页 |
·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发挥国家财政投资的扶持效应 | 第47页 |
·赋予西部商业银行和国有政策性银行一定的优惠政策 | 第47-48页 |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的流入 | 第48-49页 |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优化西部投融资结构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