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缩略符号中文对照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概述 | 第9-18页 |
·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历史与发展 | 第9-10页 |
·化感物质的种类 | 第10-11页 |
·化感物质的的分离鉴定和生物测定 | 第11-13页 |
·化感物质作用的特点 | 第13页 |
·化感物质的合成途径 | 第13-14页 |
·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 | 第14-16页 |
·化感作用的机理研究 | 第16-18页 |
·研究化感作用的意义 | 第18页 |
·红车轴草简介 | 第18-20页 |
·红车轴草植物学特征 | 第18页 |
·红车轴草的化学成分 | 第18-19页 |
·红车轴草的应用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有关红车轴草化感物质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1-26页 |
·材料 | 第21页 |
·仪器 | 第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6页 |
·红车轴草根乙醇提取物及根萃取物的制备 | 第21页 |
·拟南芥幼苗培养与活性实验分析 | 第21-22页 |
·莴苣幼苗培养与活性实验分析 | 第22-23页 |
·红车轴草中潜在化感物质的分离 | 第23页 |
·拟南芥DR5-GUS检测 | 第23页 |
·莴苣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 第23-24页 |
·莴苣幼苗有丝分裂活性检测 | 第24页 |
·红车轴草根分泌物的收集 | 第24页 |
·(6aR,11aR)-三叶豆紫檀苷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麻醉活性测定 | 第24-26页 |
第四章 结果及其分析 | 第26-40页 |
·红车轴草化感作用的活性有效部位 | 第26-28页 |
·红车轴草潜在化感物质 | 第28-34页 |
·潜在化感物质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 第28-30页 |
·潜在的化感物质活性测定结果 | 第30-34页 |
·潜在化感物质对拟南芥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 第34-35页 |
·潜在化感物质对莴苣幼苗根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 | 第35页 |
·(6aR,11aR)-三叶豆紫檀苷对莴苣幼苗SOD、CAT活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红车轴草根分泌物对拟南芥的植物化感作用 | 第36-37页 |
·红车轴草潜在化感物质杀虫活性初探——(6aR,11aR)-三叶豆紫檀苷对马铃薯茎线虫室内麻醉活性测定结果 | 第37-40页 |
第五章 讨论和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