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6-7页 |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6页 |
| 第一节 研究问题及意义 | 第13页 |
| 一、研究问题 | 第13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第四节 不足和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 一、不足之处 | 第14页 |
|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 第一节 相关理论 | 第16-17页 |
| 一、计价货币选择理论 | 第16页 |
| 二、货币替代理论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现状研究 | 第17页 |
|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作用研究 | 第17页 |
|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问题研究 | 第17-18页 |
| 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第19-31页 |
| 第一节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历程 | 第19-22页 |
| 一、早期阶段 | 第19-20页 |
| 二、近期阶段 | 第20-22页 |
| 第二节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特征 | 第22-27页 |
| 一、分布区域不均匀 | 第22-24页 |
| 二、结算商品结构失衡 | 第24-25页 |
| 三、进出口结算逐渐平衡 | 第25-27页 |
| 第三节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面临的问题 | 第27-31页 |
| 一、跨境结算货币选择权弱 | 第27-28页 |
| 二、金融体系不完善 | 第28-29页 |
| 三、跨境贸易结算规模小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 | 第31-45页 |
| 第一节 宏观经济因素 | 第31-34页 |
| 一、经济发展水平 | 第31-33页 |
| 二、通胀水平 | 第33-34页 |
| 第二节 贸易因素 | 第34-39页 |
| 一、贸易规模 | 第34-37页 |
| 二、产品的差异化程度 | 第37-39页 |
| 第三节 人民币汇率 | 第39-41页 |
| 第四节 回流渠道 | 第41-43页 |
| 第五节 政策因素 | 第43页 |
| 第六节 货币的使用惯性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5-59页 |
| 第一节 变量的选择和说明 | 第45-46页 |
| 一、变量的选择 | 第45-46页 |
|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46页 |
| 第二节 平稳性检验 | 第46-48页 |
| 一、ADF检验 | 第46-47页 |
| 二、Johansen协整检验 | 第47-48页 |
| 第三节 构建VAR模型 | 第48-52页 |
| 一、滞后阶数的确定 | 第49页 |
| 二、模型稳定性检验 | 第49-50页 |
| 三、模型估计 | 第50-51页 |
| 四、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51-52页 |
| 第四节 脉冲响应分析 | 第52-56页 |
| 一、人民币结算占比对GDP的脉冲相应 | 第52-53页 |
| 二、人民币结算占比对进出口贸易占世界贸易份额的脉冲相应 | 第53页 |
| 三、人民币结算占比对人民币升值率的脉冲相应 | 第53-54页 |
| 四、人民币结算占比对中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差的脉冲相应 | 第54-55页 |
| 五、人民币结算占比对外部市场需求的脉冲相应 | 第55-56页 |
| 第五节 方差分解 | 第56-5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9-64页 |
| 第一节 结论 | 第59-60页 |
| 第二节 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的建议 | 第60-64页 |
| 一、经贸结构进一步优化 | 第60-61页 |
| 二、完善金融市场建设 | 第61-62页 |
| 三、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