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导论 | 第12-17页 |
(一) 问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 问题的缘起 | 第12页 |
2. 选题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相关研究述评 | 第13-15页 |
(三) 本文研究的侧重点和难点 | 第15页 |
1. 本文研究的侧重点 | 第15页 |
2. 本文研究的难点 | 第15页 |
(四) 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7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 相关概念概述 | 第17-20页 |
(一) 时政资源的界定 | 第17-18页 |
1. 关于时政与资源的词源分析 | 第17页 |
2. 时政资源概念 | 第17-18页 |
(二) 开发与利用的定义 | 第18页 |
(三) 时政资源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逻辑关联 | 第18-20页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时政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 | 第20-26页 |
(一) 时政资源开发与利用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需要 | 第20-22页 |
1. 有助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念的转变 | 第20-21页 |
2. 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科理论理解和课程学习兴趣 | 第21-22页 |
3. 有助于提升学科教师的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 | 第22页 |
(二) 时政资源开发与利用完善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体系 | 第22-23页 |
1.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结构 | 第22-23页 |
2. 创新和改造教材的利用,弥补教材的相对滞后性 | 第23页 |
(三) 时政资源开发与利用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 第23-26页 |
1. 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 第23-24页 |
2. 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时事政治和加强舆论引导 | 第24页 |
3. 有助于学生对考试题目相关时政信息材料的理解 | 第24-26页 |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时政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6-38页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取得的成果 | 第26-28页 |
1. 教师能够有效结合时政案例讲解理论知识点 | 第26-27页 |
2. 学生对于课程中时政资源的接受倾向明显 | 第27-28页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1. 思想政治教师开发利用时政资源的意识淡薄 | 第28-29页 |
2. 对时政资源的开发利用层次低、缺乏创新和改造 | 第29-30页 |
3. 部分时政资源的价值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 第30-31页 |
4. 未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缺乏对学生价值观的深层次引导 | 第31-32页 |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第32-38页 |
1. 教师课程教学观念未及时更新 | 第32-33页 |
2. 学生兴趣点多元、易变性 | 第33-34页 |
3. 时政资源自身局限性 | 第34页 |
4. 教师教学水平的有待提高 | 第34-36页 |
5. 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 第36-38页 |
四.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时政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选择 | 第38-44页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资源开发与利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38-39页 |
1. 主导-主体性原则 | 第38页 |
2. 适度性原则 | 第38页 |
3. 目的性原则 | 第38-39页 |
4. 时代性原则 | 第39页 |
(二) 探索和完善以学科教师为主体的时政资源开发与利用体系 | 第39-42页 |
1. 强化学科教师开发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资源的意识 | 第39-40页 |
2. 深度创新和拓展教材,抓住时政资源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 | 第40页 |
3. 全面贴近和了解学生,把握时政资源与学生兴趣生活耦合点 | 第40-41页 |
4. 充分关注和认知社会,明确时政资源与学生未来发展融合点 | 第41-42页 |
(三) 建立和健全高中思想政治时政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机制 | 第42-44页 |
1. 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资源 | 第42页 |
2. 适当补充时政资源的辅助资料 | 第42-43页 |
3. 将时政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纳入教学评价内容体系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