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动物生态学论文

雅鲁藏布江中游黑颈鹤生境适宜性动态变化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生境适宜性评价与黑颈鹤研究进展第12-15页
        1.2.1 生境的概念第12页
        1.2.2 生境适宜性评价第12-14页
        1.2.3 黑颈鹤及其生境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1 确定影响黑颈鹤生境适宜性的生境因子第15页
        1.3.2 数据准备与空间数据库建立第15页
        1.3.3 生境适宜度评价第15-16页
        1.3.4 生境景观格局分析第16页
        1.3.5 黑颈鹤生境保护状况评价第16页
    1.4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7-21页
    2.1 地理位置第17页
    2.2 地形地貌第17-18页
    2.3 河流水文第18-19页
    2.4 气候第19页
    2.5 植被第19页
    2.6 旅游资源第19-20页
    2.7 社会经济概况第20-21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概述第21-31页
    3.1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21-26页
        3.1.1 遥感数据选取及预处理第21-24页
        3.1.2 野外调查数据第24-25页
        3.1.3. 其他数据第25-26页
    3.2 研究方法第26-31页
        3.2.1 景观格局分析第26-27页
        3.2.2 黑颈鹤生境适宜性评价第27-29页
        3.2.3 黑颈鹤生境适宜性保护成效分析第29-31页
第四章 雅鲁藏布江中游黑颈鹤保护区景观格局与黑颈鹤生境适宜性变化分析第31-45页
    4.1 黑颈鹤保护区景观变化分析第31-39页
        4.1.1 黑颈鹤保护区景观面积变化第31-34页
        4.1.2 黑颈鹤保护区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第34-39页
    4.2 黑颈鹤生境适宜性变化分析第39-45页
        4.2.1 黑颈鹤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精度检验第39页
        4.2.2 黑颈鹤生境适宜性时空变化分析第39-45页
第五章 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分析与驱动力分析第45-60页
    5.1 自然保护区保护比例变化分析第45-49页
    5.2 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指数变化分析第49-52页
    5.3 人类活动因素第52页
    5.4 自然因素第52-59页
        5.4.1 保护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第52-58页
            (1)年均气温变化趋势分析第53页
            (2) 保护区年均降水变化趋势分析第53-54页
            (3) 保护区降水越冬期、非越冬期变化特征分析第54-56页
            (4) 保护区气温越冬期、非越冬期变化特征分析第56-58页
        5.4.2 气候变化对生境的影响第58-59页
    5.5 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保护对策第59-6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3页
    6.1 结论第60-61页
    6.2 创新点第61-62页
    6.3 存在不足与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8页
作者简介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下一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枸橼酸抗凝剂量与滤器后钙离子水平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