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公共秩序管理论文

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7-10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7-8页
        1.1.1 研究背景第7页
        1.1.2 研究意义第7-8页
    1.2 主要研究方法第8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8-10页
2 网络舆情与群体性事件相关理论第10-18页
    2.1 舆情与舆论第10页
    2.2 网络舆情第10-14页
        2.2.1 网络舆情的特点第10-12页
        2.2.2 当前网络舆情的发展状况第12-14页
    2.3 群体性事件相关概念第14-18页
        2.3.1 群体性事件的类型第14页
        2.3.2 群体性事件的表现特征第14-16页
        2.3.3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分析第16-18页
3 网络舆情在群体性事件中的表现特征及其影响分析——以“温州苍南城管执法冲突案”为例第18-23页
    3.1 事件概况第18-19页
    3.2 网络舆情在该事件中的表现特征第19-21页
        3.2.1 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线”第19-20页
        3.2.2 扩大事态的“催化剂”第20页
        3.2.3“意见领袖”的推波助澜作用第20-21页
    3.3 政府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第21-23页
        3.3.1 官方信息发布相对滞后谣言趁虚而入第21-22页
        3.3.2 事后追责没有一视同仁第22-23页
4 改进与加强我国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建议第23-29页
    4.1 完善体制与制度建设第23-24页
        4.1.1 完善体制建设第23页
        4.1.2 完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制度建设第23-24页
    4.2 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法制工作第24-25页
        4.2.1 加强立法,完善我国互联网管理的法律基础第24-25页
        4.2.2 提升互联网法律的执行效率第25页
    4.3 建立健全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工作制度与应对机制第25-26页
        4.3.1 建立舆情采集与反馈机制第25页
        4.3.2 健全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第25-26页
        4.3.3 改进并完善舆情引导机制第26页
    4.4 鼓励社会参与完善政府部门管理机制第26-29页
        4.4.1 倡导自律及行业组织壮大第26-27页
        4.4.2 强化社会监督职能第27页
        4.4.3 加快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第27-29页
参考文献第29-30页
致谢第30页

论文共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慢性紧张型头痛和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内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变化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2型糖尿病脂联素表达水平与乳腺癌发生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