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写词 | 第16-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45页 |
1.1 气孔对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影响差异的研究 | 第20-22页 |
1.2 农业节水技术及抗蒸腾剂研发的现状 | 第22-24页 |
1.3 气孔感应微生物而免疫闭合的研究 | 第24-26页 |
1.4 保卫细胞内的ABA信号通路 | 第26-31页 |
1.5 保卫细胞内的SA信号通路 | 第31-32页 |
1.6 微生物诱导气孔关闭的信号机制的研究 | 第32-36页 |
1.7 小球藻及其应用的研究 | 第36-37页 |
1.8 糖信号通路及对气孔运动影响的研究 | 第37-41页 |
1.9 科学问题的提出以及理论假设 | 第41-43页 |
1.9.1 本文拟研究的科学问题 | 第41页 |
1.9.2 科学假说及其可检验的预测 | 第41-43页 |
1.10 研究内容及目标、技术路线 | 第43-45页 |
1.10.1 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43-44页 |
1.10.2 总的研究技术路线 | 第44-45页 |
第二章 实验设计、材料与方法 | 第45-59页 |
2.1 实验设计 | 第45-48页 |
2.1.1 小球藻对蚕豆气孔开度及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 | 第45页 |
2.1.2 小球藻对水稻的蒸腾效率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 第45-46页 |
2.1.3 小球藻诱导蚕豆气孔关闭的机制的研究 | 第46页 |
2.1.4 葡萄糖对气孔开度的影响及其诱导气孔关闭的机制的研究 | 第46-47页 |
2.1.5 小球藻及葡萄糖对拟南芥气孔开度的影响及其诱导气孔关闭的机制的研究 | 第47页 |
2.1.6 基于气孔感应小球藻闭合的免疫蒸腾抑制剂的制备 | 第47-48页 |
2.2 化学试剂 | 第48-49页 |
2.3 实验材料的培养 | 第49-52页 |
2.3.1 蚕豆的种植 | 第49页 |
2.3.2 水稻的种植 | 第49-50页 |
2.3.3 拟南芥的种植 | 第50-51页 |
2.3.4 小球藻的培养 | 第51-52页 |
2.4 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 | 第52-59页 |
2.4.1 表皮条的撕取及气孔的生物学分析 | 第52-53页 |
2.4.2 气孔开度的测定 | 第53页 |
2.4.3 蚕豆及水稻叶片气体交换的测定 | 第53页 |
2.4.4 拟南芥叶片气体交换的测定 | 第53-54页 |
2.4.5 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54-55页 |
2.4.6 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55页 |
2.4.7 土壤的最大持水量的测定 | 第55-56页 |
2.4.8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 第56页 |
2.4.9 水稻生物量及产量的测定 | 第56页 |
2.4.10 水稻茎秆与叶片中氮、磷含量的测定 | 第56页 |
2.4.11 植物保卫细胞内ROS含量的测定 | 第56-57页 |
2.4.12 植物保卫细胞内NO含量的测定 | 第57-58页 |
2.4.13 小球藻悬浮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 第58页 |
2.4.14 数据分析 | 第58-59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59-117页 |
3.1 小球藻诱导蚕豆气孔关闭的浓度及时间效应 | 第59-60页 |
3.2 在叶片水平上,小球藻对蚕豆气孔开度及光合气体交换的影响 | 第60-63页 |
3.3 热处死的小球藻诱导的气孔关闭及其对蚕豆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63-65页 |
3.4 在叶片水平上,小球藻对蚕豆叶绿素荧光及含量的影响 | 第65-68页 |
3.5 小球藻对水稻光合气体交换及产量的影响 | 第68-78页 |
3.6 小球藻诱导的气孔关闭依赖于NADPH氧化酶介导的ROS的产生 | 第78-81页 |
3.7 小球藻诱导的蚕豆气孔关闭依赖于钙离子、钙离子通道、NO的产生和水通道 | 第81-83页 |
3.8 葡萄糖诱导了蚕豆气孔的关闭 | 第83-85页 |
3.9 ROS的产生参与了葡萄糖及甘露糖诱导的蚕豆气孔关闭 | 第85-89页 |
3.10 葡萄糖和甘露糖诱导的蚕豆气孔关闭依赖于钙离子、钙离子通道和水通道 | 第89-92页 |
3.11 小球藻能够分泌葡萄糖到细胞外 | 第92-93页 |
3.12 小球藻和葡萄糖诱导了拟南芥气孔的关闭 | 第93-95页 |
3.13 小球藻和葡萄糖诱导的拟南芥气孔关闭依赖于ROS的产生 | 第95-99页 |
3.14 小球藻和葡萄糖诱导的拟南芥气孔关闭依赖于钙离子、钙离子通道和NO的产生 | 第99-102页 |
3.15 小球藻和葡萄糖诱导的拟南芥气孔关闭依赖于ABA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 | 第102-104页 |
3.16 小球藻和葡萄糖诱导的拟南芥气孔关闭依赖于己糖激酶(HXK1) | 第104-108页 |
3.17 小球藻和葡萄糖诱导的拟南芥气孔关闭依赖于钙依赖性蛋白激酶(CPK6)和硝酸还原酶(NR) | 第108-112页 |
3.18 小球藻和葡萄糖诱导的拟南芥气孔关闭不依赖于鞭毛蛋白受体(FLS2) | 第112-113页 |
3.19 基于气孔感应小球藻免疫闭合的抗蒸腾抑制剂对蚕豆气孔开度及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113-11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117-135页 |
4.1 小球藻对蚕豆气孔运动的影响 | 第117页 |
4.2 小球藻诱导的气孔关闭参与了蚕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 第117-119页 |
4.3 小球藻对水稻的蒸腾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 第119-123页 |
4.4 小球藻诱导的蚕豆气孔关闭依赖于NADPH氧化酶介导的ROS的产生 | 第123-124页 |
4.5 小球藻诱导的蚕豆气孔关闭依赖于NO的产生、Ca~(2+)、Ca~(2+)通道和水通道 | 第124-125页 |
4.6 葡萄糖诱导的蚕豆气孔关闭 | 第125-126页 |
4.7 NADPH氧化酶介导的ROS产生参与了葡萄糖诱导的蚕豆气孔关闭 | 第126-127页 |
4.8 Ca~(2+)、Ca~(2+)通道和水通道参与了葡萄糖诱导的蚕豆气孔关闭 | 第127-128页 |
4.9 小球藻和葡萄糖诱导的拟南芥气孔关闭 | 第128-129页 |
4.10 小球藻和葡萄糖诱导的拟南芥气孔关闭依赖于NADPH氧化酶介导的ROS的产生 | 第129-130页 |
4.11 小球藻和葡萄糖诱导的拟南芥气孔关闭依赖于PYR/RCAR、OST1、ABI1和SLAC1 | 第130-131页 |
4.12 小球藻和葡萄糖诱导的拟南芥气孔关闭依赖于HXK1 | 第131页 |
4.13 小球藻和葡萄糖诱导的拟南芥气孔关闭依赖于Ca~(2+)和CPK6 | 第131-132页 |
4.14 小球藻和葡萄糖诱导的拟南芥气孔关闭依赖于NR介导的NO的产生 | 第132-133页 |
4.15 基于气孔感应小球藻闭合的免疫抗蒸腾抑制剂提高了蚕豆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 | 第133-135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35-139页 |
5.1 结论 | 第135-137页 |
5.2 创新点 | 第137页 |
5.3 展望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81页 |
附录一 个人简历 | 第181-184页 |
致谢 | 第184页 |